赵 松: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2021-01-06 12:24 作者:杨 洋 周厚亮 王玉君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不发讣告、家里不设灵堂、不送花圈、不收任何人的礼金,一切从简,不给领导找麻烦,当前疫情非常时期骨灰盒暂存火化场。”2020年2月19日,听闻父亲因病不幸离世的消息,身在武汉战“疫”一线的他把自己关进房间三小时后,向医院领导发回了当天唯一的一条信息。

“害怕我们口罩不够用,他就从海内外帮我们联系物资。有500个防护口罩,还是他从一个国外机长那里‘化缘’来的呢。”当时在武汉并肩作战的同事这样说。为了圆满完成“打胜仗、零感染”目标,他千方百计协调、筹集防护物资……

“医疗队最怕啥?怕没有温情。”为让援鄂队员们体会到家的温暖,元宵节前,他早早联系,终于在当天协调来一些汤圆。当他亲手将热腾腾的汤圆递送到每位队员手中时,很多人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哽咽说“今年的元宵别样甜”。

他就是中共党员、知名胸外科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河南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援鄂医疗队(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援鄂医疗队)领队赵松教授。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艰难时期,赵松教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瞒着年迈多病的父母,毅然选择逆行南下,开启了“援鄂”征程。尽管武汉之行,成了与父亲的诀别,但是他用赤诚忠胆、斐然的成绩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人生篇章!

胸怀家国,一声号令挺身而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一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悄然打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赵松带领医务人员始终坚持战斗在抗疫一线,书写出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最美篇章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支援武汉的指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迅速集结,整装待发。

虽然92岁的父亲已经因病卧床数年,赵松还是自告奋勇带队出征。他说,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在疫情最严重、国家最需要的关键时刻,任何医务人员都不应该有任何退缩的理由。为了不让耄耋父母挂念,他没有告诉家人自己的武汉之行。

平时,赵松每周都会回家两三次,陪父母说说话、给父母按按摩……在武汉,每当视频通话,母亲问他为啥不去看他们,赵松都会说自己出差,很快就回去。坚强的他,在视频中同以往没有任何不一样,但一放下电话,曾多次眼泪婆裟。

从2月4日带领郑大一附院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到4月2日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在郑州结束隔离,赵松近两个月没有回家。更没想到的是,善意骗母亲,他错过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老人膝前尽孝时间,还有无可弥补的父亲的临终诀别。

2月19日上午,正在武汉战“疫”一线奋战的赵松,听闻父亲因病去世的噩耗,当即嚎啕大哭。然而在把自己关进房间三小时后,他又坚毅平静地走了出来,快速处理了几个积攒的问题,接着又去继续参加国家卫健委的相关会议。

自古忠孝难两全,这或许是赵松最真实的写照。因重任在肩,赵松强忍悲痛,把工作行程安排得依然非常满,从方舱医院内工作的部署调整,到与当地多部门的协调衔接,再到全队人员的业务培训,脚步丝毫没有放慢过……兢兢业业地带领团队坚守抗“疫”一线。

或许是化悲痛为力量的动力,也或许是榜样的强大感召力,郑大一附院援鄂医疗队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防控和救治工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跨越了一道又一道沟坎,最终赢下了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

筑牢堡垒,铸就战疫“精神高地”

初到武汉,疫情笼罩下的城市异常静寂。援鄂医疗队中很多人心里都是一片空白:疫情到底严重到何种程度?战场在何处?任务是什么?战“疫”何时开始?

作为一名拥有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干部和这支医疗队的领头人,赵松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只要有党员在、有党组织在,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为此,他在医疗队出发时即倡议成立了郑大一附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下简称:临时党支部),他亲自担任党支部书记。而后,又成立了医生党员、护理党员和后勤保障党员先锋队,进一步优化了队伍结构,形成不同战斗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党支部又组建了团员青年先锋队,进一步激发了青年优秀分子敢于担当、积极主动、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赵松的带领下,临时党支部及时召开了“战前动员会”,有6名共青团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入党初心”活动,以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举行了为新冠肺炎疫情灾区人民捐款活动,全体援鄂医疗队队员慷慨解囊,在抗“疫”一线献上了白衣天使的一片爱心……

武汉抗疫期间,临时党支部先后共召开18次支部会议,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文件精神,及时分析研判当下疫情,讨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担当意识。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赵松参加完视频会议后,立即召开全体队员会议传达和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这令大家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慎终如始、再接再厉,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武汉保卫战的最后胜利贡献应尽之力。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临时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下,党员队员们始终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援鄂队员们也始终信念如磐,斗志昂扬。他们奋力与时间赛跑,忘我与病魔较量,接受着最严峻的考验,经历了战“疫”火线淬炼,得到了患者和组织的认可,充分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贵品质,认真履行着“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神圣天职,让党旗始终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科学施策,凝聚抗疫“河南智慧”

作为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郑大一附院援鄂医疗队负责江汉方舱医院东区430张床位,是该医院驻扎救援队中分管区域最大、分管床位数最多的一支救援队。任务繁重,考验严峻,赵松就带领队员们始终把科学施策、精准防治摆在第一位,坚持同质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治疗原则,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为赢得战“疫”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到达武汉的第一时间便深入方舱医院内部,实地察看布局、了解各项设施,与各医疗组组长讨论医务人员值班和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调整和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及时部署医疗救治、“感控管理”、患者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各项工作。

成立“责任医疗单元”,实行标准化的病区管理模式。将分管床位分为三个医疗单元,每个单元由组长、副组长、住院医师等组成。组长全面负责本医疗单元所有医疗事务,负责制定治疗方案,甄别危重症患者,把控病人出舱和转出标准,严抓病历质控,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并与舱内总值班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协调。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所有疑难病例均要经三个治疗组组长和放射科医师共同会诊,严把出舱和转院标准,使患者能得到及时、高水平的救治。

坚持医疗工作每日例会制度。例会上,三个医疗组分别通报病人收治、出舱情况,核酸检测情况,重症患者救治,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对诊疗方案的实施、出舱关的把控、重症患者的甄别、医务人员的防护等环节进行认真梳理和优化。

心理治疗与干预及时跟进。全面细致评估患者,针对表现烦躁、失眠、焦虑、抑郁、冲动行为等患者及时进行分类干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精神疾病患者,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必要时转到相应定点医院。

每周坚持队长行政大查房。赵松每周带领医务、护理、感控人员进入方舱医院内部进行大查房。督导检查医疗救治情况、核心制度落实情况、队员防护情况等,并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和会诊。

从餐饮质量到后勤服务,从物质保障到感染控制,从诊疗方案到患者管理……事无巨细,赵松事必躬亲。他时刻把队员、病人放在心上,令大家深受感动,医疗队最终以方舱医院患者“零死亡”“零回头”,全体队员“零感染”的成绩,向党和政府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拥有一颗矢志不渝、爱党爱国热心的赵松带领郑大一附院援鄂医疗队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坚定地与祖国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身体力行阐释着大医精诚的真谛,践行着坚韧不拔、从容不迫、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展现了民族脊梁的本色。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从武汉回来,赵松每当谈起那段战“疫”岁月,都无比慷慨激昂,再次为党为国奉献一切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他表示,这次全国战“疫”的胜利来之不易,也验证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我们生于一个伟大的国度,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风雨同舟、携手共进,未来就没有不可逾越的沟坎,战胜不了的困难!

人物简介

赵松                        

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十佳住培管理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河南省胸部肿瘤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胸外科学)负责人、郑州大学肺癌诊疗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市胸部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

河南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模拟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毕教委执委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模拟医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