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院名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院名医 > 正文

名医名院丨江龙来:用系统思维铸造医疗服务的“航空品质”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3-27 13:27

江龙来,主任医师、博士,航空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中国医院6S管理联盟副理事长、北京健康教育协会性生殖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远程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或省部级课题研究工作,获得航空科学基金资助、北京医院协会管理创新奖;主持编制《6S管理评价准则(医疗专业版)》( Q/AVIC  09317-2017),副主编《现代医院 6S 管理实践》《精益医疗管理实践》等论著。

走进北京航空总医院挑高10多米的门诊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歼20战机翱翔蓝天的巨幅油画,上书“航空品质之选、心灵溢满阳光”。航空总医院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正是因为姓“航空”,所以医院对医疗质量的追求,赋予了“航空品质”的特殊使命。江龙来作为航空总医院主管医疗副院长,从2013年调入后先后任医务部副部长、部长、院长助理等职,一路走来始终以航空工业的严谨基因铸造医疗服务的“航空品质”,用医疗行业6S 管理的 "手术刀" 剖解医疗服务的“顽瘴痼疾”——从一纸一物的规范整理,到全链条风险的系统防控;从医护行为的精细约束,到患者安全的立体保障。转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零缺陷、零差错、零容忍”的极致追求,推动医院乃至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破冰之举:取消门诊输液的系统革命

早在2014 年春,北京航空总医院门诊大厅上演着震撼一幕:曾经人满为患的输液区悄然关闭,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门诊无液诊疗”标识,曾经的输液大厅改成了康复大厅。这场首都医疗界的“断舍离”,正是江龙来作为时任医务部负责人主导的破冰行动。

"当时很多人质疑:取消输液会不会影响患者救治?" 江龙来回忆道,"但我们通过系统推演发现,70% 的门诊输液属于过度医疗。" 他带领团队构建取消门诊输液 "三位一体" 保障体系:在空间维度撤销门诊输液室,门诊输液大厅变成了妇科盆底康复大厅;在流程维度建立门诊-急诊联动机制,病情紧急患者转至急诊科,需输液者由急诊医生(仅保留儿科、急诊和麻醉科静脉输液权限,其他门诊医生不得开具静脉用药处方)评估后审慎处理,并实行输液“一日一诊”制度,每日跟踪输液患者疗效;在服务维度设立 "患者诉求中心",把投诉接待由“九龙治水式”变为“一站式”,第一时间得到化解因取消门诊输液而患者不理解的矛盾,还同时解决了其它许多医患矛盾,促使医疗纠纷大幅下降。

这项政策实施一年后,数据显示药占比下降 3%,门诊抗生素使用比例降至7.61%,药品不良反应率骤降 51%,也未出现因取消门诊输液而延误治疗的病例,且输液依赖现象显著减少,更减轻了患者药费负担,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同时还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这场变革不仅成为北京医改案例,更一度引发医疗界对输液规范化的深度思考。

二、躬身医改:推动政策落地与本土创新

2016-2019年在北京市深化医改的浪潮中,江龙来以20余年深耕医疗管理的专业积淀,用系统思维构建起政策落地与本土化创新的双轨实践体系,深度参与并有力推动了一系列关键的医药综合改革举措,全程见证了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大型医院巡查、“驻院式”执法检查、“4+7”带量采购改革以及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等重大政策落地见效。

作为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等重大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他主导搭建“政策解码-全员培训-流程再造-效果追踪”四维推进机制:针对“4+7”带量采购等复杂政策,开发可视化培训手册,组织医护-行政-志愿者三级宣讲团,使政策知晓率提升至98%;创设“门诊政策咨询岗”,通过2000余人次定向答疑,将患者对价格调整的误解率从32%降至5%,切实保障改革平稳过渡。这一系统性工作法,获北京市卫健委高度认可并在相关工作总结会上作经验交流。为此,2017年荣膺北京医院协会"优秀医院管理干部"。

江龙来始终将医改和管理提升,视为医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在其分管医疗、质控、院感、病案统计、临床医技科室,以及负责医院发展规划、改革创新、运营绩效、社区服务、舆论宣传、对外合作、医联体建设等诸多关键工作中,巧妙地将深厚的业务本领与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紧密结合,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系列“问题导向型”管理革新:在医疗质量管控方面,首创"驾照式"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建立12分制考核体系,有效规范了医疗行为,提升了医疗质量,将严重病历缺陷发生率降低67%;在服务供给创新方面,打造“系统整合式门诊”,以“患者为中心”极大地优化了患者就诊流程,通过多学科协作将复杂疾病就诊环节从平均5.8次缩减至3.5次;在时空资源重构方面,首创口腔、中医夜间门诊,年服务量突破1.1万人次,有效缓解“上班族”就医难题;在取药流程再造方面,重构门诊药房配药与窗口动态调度,使取药时长从37分钟锐减至10分钟,同步降低药品损耗率28%;在优化手术室管理方面,运用6S推行医疗设备网格化定位管理后,急救响应效率提升20%。

这些卓越的改革成果,助力航空总医院先后荣获《中国医院院长》和《健康界》“标杆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奖(医疗2019)卓越奖”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荣获2018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竞演二等奖。

三、构建生态:从6S管理进化到行业赋能

俗话说:“垃圾堆里生产不出好产品”。无论走进航空总医院的手术室,还是后勤的物料库,所有医疗器械、维修工具等都如同精密钟表零件般各归其位。这种极致的秩序感,正是江龙来主抓十多年的6S管理成果。从最初借鉴工业管理模式,到创造性提出医疗行业“环境-物-人”三维管理体系,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从“形似” 到“神似”的蜕变,更是将系统思维渗透到医疗管理的肌理之中。

“6S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而是建立质量安全的立体防护网。”江龙来解释道。6S管理起源于日本丰田的5S,是现代企业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航空总医院于2010年率先将6S理念引入医院,并将6S改良为“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六个要素。江龙来主抓医院6S管理工作后,组建专门团队创造性地从“环境、物和人”三方面,全方位推进医院6S管理实践和创新。通过物品定置管理、流程改进、专业精进以及人文知识培训和考核等,促使医院整体环境干净、温馨、安全,物品摆放合理、标识清晰、拿取便捷,诊区布局合理、人性化,流程高效、科学化,员工服务贴心、温馨化,医疗行为规范、标准化,逐步形成全员参与、主动改进的医院6S管理文化:我的地盘我维护。

“医院创新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多维度的系统性变革,驱动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以患者价值为核心、资源高效配置、服务持续优化的新型医疗管理体系。”江龙来认为,6S管理创新推行以后,医院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强人员素质,不仅促使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也保证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成本。在江龙来带领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航空总医院于2014年、2016年通过航空工业6S管理铜牌和银牌验收,连续主办6届医院6S管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研讨班、8届“中国医院6S管理内审员特训班”,承办“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6S管理创新专场公开课,清华大学、北大医学部、《中国医院院长》“标点学院”和《健康界》“北斗学院”等医院管理研讨班走进航空总医院现场教学,先后吸引近500家医院、6000余人来院参观学习。

“真正的管理革新,是要在行业生态中形成良性循环。”江龙来如此定义他的使命。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他牵头编制了一套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6S 管理评价准则(医疗专业版)》(Q/AVIC 09317-2017),副主编《现代医院 6S 管理实践》《精益医疗管理实践》等著作,构建了可复制的工具包与评估体系,覆盖环境管理、流程优化、人员培训等模块,成为全国医疗行业推行6S管理的“红宝书”。江龙来发起成立“中国医院6S管理联盟”并当选为联盟副理事长,推动6S管理从单一试点向全国规模化应用扩展。

从取消门诊输液的破冰者,到6S管理的行业布道者,江龙来用系统思维雕刻着医疗品质的时代丰碑。正如他在《6S 管理评价准则(医疗专业版)》序言中所写:“医疗管理不是冰冷的效率革命,而是要让每个生命都得到最精准的呵护。”在这场永不停歇的医改和医疗管理变革中,江龙来正以军工央企人的严谨与医者的仁心,用系统思维解构医疗困境,以精益管理重塑行业标杆,书写着医疗服务“航空品质”对生命的敬畏和温度。

【责编 李媛】

研习中医海纳百川 守正创新独树一帜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11-03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