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仁医风范,弘扬圣手德馨,2024年12月18日下午,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年度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举行。论坛上,我院副院长、胸外一科主任医师马少华获荣耀医者·金柳叶刀称号;副院长隗铁夫获荣耀医者·医院管理称号;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薛冬获荣耀医者·中华医药贡献称号;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鲁智豪获荣耀医者·专科精英称号。
荣耀医者·金柳叶刀:马少华
马少华教授在临床工作中以胸腔镜及机器人微创为核心,开展胸部肿瘤综合诊疗。提出胸腔镜下食管“翻滚式游离”的理念,明显改善手术显露视野,简化手术流程,同时还在快速康复的基础上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假系膜悬吊法”清扫食管癌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既降低了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又提高了该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在北京市率先开展机器人胸外科全病种微创手术,引领胸外微创手术3.0时代的发展。
除微创技术外,马少华提出并建立“以临床研究驱动胸部多学科综合诊疗的新范式”,并获得北京市卫健委重大项目资助,牵头引领不同专业领域18个PI以临床研究为抓手解决目前胸部肿瘤诊疗领域的关键技术节点问题。
作为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马少华不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的初心,牢抓医疗质量这条医院发展生命线,在院内开展了为期18个月的“医疗安全百日行”活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建立科室与医院管理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充分实现了“服务性”领导的先进管理理念,将“制度化管理”向“文化内函管理”过度,有效促进了各个学科高质量发展。同时,深挖数据,以国考为核心,结合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重点实验室(专科)、STEM排名等多种考核体系,查漏补缺凝练核心数据建立“医疗质量月报”,为学科发展指引方向、提供管理抓手。并着手成立“数据管理委员会”,搭建全信息化随访体系,为医院科学研究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积极拓展医疗空间,优化布局,缓解就医困难,提高就医体验。
荣耀医者·医院管理:隗铁夫
深耕医院管理三十载,他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领跑者,协助医院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治监督,不断提升医院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水平;他是人事人才管理工作的先行者,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探索人才引进与培养新策略,营造人才良好成长环境,完善激励机制,为医院建设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奠定坚实基础;他是医院安全运行的实践者,始终以安全和规范为根本,多措并举推动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这些创新管理举措,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实现了宏观导向与医院发展的同频共振,让更多改革红利落在职工与患者身上。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隗铁夫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带领医院纪委持续推进医院党风廉政工作机制建设,以巡视整改工作为抓手,系统梳理医院反腐倡廉制度清单,制定落实医院纪检工作制度十余项,推动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纪委专职机构从无到有,2013年设立纪检监察室,2015年由医院副处级调整为医院正处级建制,2023年更名为纪检办公室,充实配强专职纪检干部,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环境。
自2008年起,隗铁夫牵头建立编内外职工同岗、同酬、同福利、同晋升的“四同”管理模式。目前医院已完全实现编内外职工“同工同酬”,非在编人才队伍稳定,离职率远低于医疗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 他推行高层次人才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年薪制”落实,协调多部门,在团队建设、科研经费、研究生招收、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馨园”揭幕;引入自助咖啡机、全面提升医院洗涤配送服务工作水平……自2022年5月隗铁夫担任副院长分管后勤工作以来,他始终以安全和规范为根本,多措并举完善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致力于不断提升职工获得感。
荣耀医者·中华医药贡献:薛冬
在肿瘤治疗新技术、新药物不断涌现的今天,我国传统医学的价值在肿瘤综合诊治中逐渐凸显。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特色,建立既符合西医治疗规范,又具有中医内涵的肿瘤疾病治疗体系,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是西医专家和中医专家共同的目标,而薛冬教授就是这条赛道上的领跑者之一。
作为国家名老中医李萍萍教授工作室负责人,薛冬带领团队在奔赴高水平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道路上勇于探索、长期耕耘,不断优化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让传统医学瑰宝播撒祖国大地,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近年来,薛冬带领团队承担“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综合评估及生存获益的临床研究”“加味补肺汤对老年肺癌根治性术后症状改善及生存获益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CUEDC2/TLR2反馈回路介导蒲公英提取物调控三阴乳腺癌肿瘤干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串扰”“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方案受益人群特征及诊疗路径研究”“基于健脾补肾解毒法在结直肠癌全程诊疗路径及优势环节的循证临床研究”“蒲公英通过CUEDC2调节肿瘤细胞与TAMs的交互作用重塑三阴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等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个人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青年人才培养“青苗”计划、多次获评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依托国家名老中医李萍萍教授工作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获批北京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荣耀医者·专科精英:鲁智豪
鲁智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计划食管癌学科带头人。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十余年,专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包括晚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近年来,鲁智豪相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食管鳞癌三级淋巴结构精准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其对免疫治疗指导作用的探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外泌体Rab10通过激活肺泡上皮细胞CCL2-CCR2信号通路参与食管癌术后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潜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食管癌微环境与精准免疫治疗》,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计划”《mRNA肿瘤治疗型疫苗在常规治疗失败晚期食管癌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项《精准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纳米载体构建及其逆转食管癌PD-1获得性耐药的研究》,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计划《食管癌临床与转化研究》,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计划《低剂量 5-Aza 联合Entinostat靶向转移前微环境,抑制食管癌肺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探讨》,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消化专项特色项目《表观遗传学药物抑制食管鳞癌肺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探索》。
先后获得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临床肿瘤学会“35 under 35 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奖,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
(供稿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11-03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9-15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