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8月5日电(陈席元 王艺琳)如何让机器人拥有更高的“情商”?近日,河海大学刘小峰教授团队提出人形机器人生成表情的新算法,相关成果由机器人领域知名国际学术期刊《IEEE机器人学汇刊》发表。
正值暑期,在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江苏省特种机器人实验室,刘小峰和留校学生还在研究优化机器人情感交互技术。他介绍,目前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持下,机器人已经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语言、语气蕴含的情感,还能通过语音与人类互动。但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让它们在“说话”的同时做出恰当的表情,仍面临不少挑战。
“市面上不少人形机器人表情较为僵硬,这是因为大多数表情由程序预先设定,种类、风格很有限。机器人与人类互动时,不同表情的过渡也不够细腻。”刘小峰说,“比如‘喜极而泣’,它是多种复杂情感交织并动态发展的一种情绪。人形机器人通常只会先做一个‘非常开心’的表情,再做一个‘伤心难过’的表情。”
“大家可能更熟悉各类‘数字人’和‘虚拟主播’,它们能够实时生成各种表情。但想要人形机器人做到这一点,还需克服电机尺寸等具体条件的约束。”论文第二作者、常州大学讲师倪蓉蓉介绍,以团队早年用过的一款人形机器人为例,其面部表皮下仅有9个微型电机,数量比人类面部的肌肉少得多。
“所以我们只能在受限的空间内,用有限的电机,让人形机器人做出尽可能细腻的表情。”倪蓉蓉说,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动作单元”的表情解耦生成方法,简言之,就是将人形机器人面部的9个电机编为17个“面部动作单元”,通过这17个单元之间协调配合,让表情更丰富、过渡更自然。
刘小峰表示,下一步,团队计划将“面部动作单元”扩展到25个,并赋予机器人自主学习人类表情的能力。“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情感互动能力不断增强,这种‘情商与智商双高’的机器人有望广泛应用于养老院、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不仅可以辅助或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工作,还能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责编 丁鹏】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07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19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19
1
江苏农垦淮海农场翠冠梨进入销售旺季
2
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三生产区:无人机授粉为玉米丰收插上“智慧”的翅膀
3
江苏农垦黄海农场社区:“四举措”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4
融合共赢共发展 南通崇川赴合肥庐阳、宁波鄞州推介文旅资源
5
射阳金海村:向美而行满目新
6
2024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举行
7
泰州姜堰区大伦镇全力推进幸福河湖打造 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8
出口增速走高,外贸新风劲吹
9
江苏多地影院焕新“打开”方式
深度原创
在纪念乔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习近平的乡土情
在“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
拆除阻碍创新之“墙”
自觉服从全局 完善宏观调控
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汇聚起昂扬奋进的洪流(评论员观察)
寒露:秋中之秋,防燥养收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光明之路 正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