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资讯

当前位置:

 江苏资讯 > 地方专栏 > 正文

用艺术点亮青春 用才华创造未来

——江苏省滨海县明达中学扎实推进艺术教育纪实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李志国 于帅 顾海华 2025-10-16

在滨海县明达中学,艺术教育并非只是课程表上的一个名称,它已深深融入校园文化的血脉,成为点亮学生青春梦想、激发创造潜能的重要引擎。学校秉持“以艺术点亮青春,用才华创造未来”的育人理念,将艺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发展之路。 

系统规划,筑牢艺术教育根基

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的不可替代作用。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制定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一顶层设计确保了艺术教育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

坚实的基础依赖于严格规范的课程实施。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折不扣地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程。同时还积极开发书法、表播、舞蹈等校本课程。在教材选用上,严格按规定使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并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扎实的教学。同时,学校并非固守课本,而是根据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点,积极拓展教学内容,经常性开展富有特色的艺术教育活动,确保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不仅达成,更得以升华。这种对基础课程的坚守与创新,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公平而优质的艺术启蒙教育。

课程深化,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面对部分学生对艺术领域的浓厚兴趣和潜能,明达中学没有满足于基础普及,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培养。学校积极探索以艺术高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抓手,带动艺术教育向专业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这一举措不仅为有意在艺术领域深造的学生提供了精准的升学指导和专业训练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类提升课程的辐射效应,有效激发了更广大学生对艺术学习的深层兴趣。学生们在接触更为专业、系统的艺术知识技能过程中,加深了对艺术本质和价值的理解,艺术鉴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与评价。学校推进“三五立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将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融合起来,倡导体验式、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表达。在评价机制上,改变唯技巧、唯结果的倾向,构建了涵盖过程参与、情感态度、创意实践和成果展示的多元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此外,学校大力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与书法、绘画、舞蹈、朗诵等省市级竞赛并获奖,为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这些举措切实加强了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活动赋能,搭建多彩展示舞台

艺术教育的魅力在于实践与体验。丰富的艺术活动是检验教育成果、滋养学生心灵的最佳载体。该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艺术活动。无论是每年的校园艺术节,还是结合国庆、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庆典开展的专题艺术展演,都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校精心打造的声乐、舞蹈、绘画、手工、书法、篆刻等众多社团活动,精彩纷呈,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选择,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唱红歌比赛的和谐之声中,在文艺晚会的精彩演绎里,在为社区居民书写春联的现场,从活动的策划编导、日常排练到最终展示环节,学生都是绝对的主角。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艺术之美,体验合作与创造的快乐,为未来的“艺术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文化浸润,营造浓厚美育氛围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滨海县明达中学致力于将校园打造成一个开放的艺术园地和生动的美育课堂。学校精心设计校园艺术文化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景观都能“育人”。师生优秀的书画作品经过精心装裱,悬挂在教学楼、办公楼的走廊墙壁上,成为激励同伴、展示才华的窗口;定期举办的师生书法展、美术展,营造了崇尚创造、欣赏美的良好风气;配合设计雅致的楼标、内容丰富的宣传栏、充满韵味的书画长廊以及悦耳动听的校园广播,共同构筑起健康、和谐、富有艺术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通过系统化的环境设计与文化活动,力求使校园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让艺术的魅力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滨海县明达中学将继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深化教育改革,不断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努力让每一个青春都在艺术的滋养下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供稿单位:滨海县明达中学)

【责编 李媛】

泰州市第三届电商直播大赛完满收官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22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