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诈骗匡正义 ,为民挽损暖人心”,2025年2月21日上午,曹奶奶夫妇将一面锦旗送到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谢民警为其避免财产损失。此前,曹奶奶接到“假冒孙子”的诈骗电话,城东派出所民警立即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冒充亲友诈骗的套路,并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劝说,及时阻止曹奶奶向境外账户汇款。
近年来,海门区公安局坚持打防治并举,以打为要、以防为主、以治为基,全域发力,织密“反诈”天网。2024年,全区电诈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1.09%,群众损失同比下降42.72%。
聚力攻坚 打出震慑“雷霆势”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构建"区所联动、警种协同、合成攻坚、战果倍增"的立体化作战体系。反诈中心与刑侦、网安、大数据中心同步响应,实现快溯源、快落地,即时生成研判指令推送。实战中聚焦大要案件、高危"两卡",集中打卡商、端平台、摧链条、冻资金,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成全链条高压震慑态势。
3月15日,海门区包场镇居民张某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损失3.5万元。海门公安反诈中心立即启动“联合作战单元”响应机制,联动刑侦、网安、及属地派出所,2小时内锁定窜逃至外市的嫌疑人王某。经协同作战,办案民警精准布控,距案发不到四小时,抓获正在转移赃款的王某,全额追回被骗资金。实现“抓一人、端一链、清一片”的打击成效。
联勤联动 搭建作战“云矩阵”
2024年10月23日,海门区一女子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存在转账风险。城中派出所民警收到预警后三分钟抵达现场。“住手!他是骗子”,开门后的尹女士尚未缓过神,骗子正以当事人涉嫌违法犯罪需要调查为由,让其将资金转至“安全账户” 。民警果断切断通话,结合反诈宣防话术揭露"假冒公检法"骗局,尹女士如梦初醒 。从预警到民警上门劝阻,整个过程仅有三分钟。
“我们构建‘秒级感知、多维干预、全域闭环’的预警反制体系,对上级推送的每一条预警指令实现全量攻坚。”海门区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依托96110反诈专线、公安大数据平台与16个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数据壁垒,针对高危预警对象,通过“警网融合”机制,实现“预警下发即响应、风险露头即掐灭”的劝阻效果。
全域宣防 织密反诈“防护网”
"警官,客户非要我代购200张不记名购物卡,这操作和你们反诈直播讲的‘跑分洗钱’套路一模一样!"今年4月,海门辖区烟酒店主黄女士遇到"大客户"要求分10个门店购买电子礼品卡,对方反复强调"必须现金支付、即时发送卡密"。她立即意识到这是海门公安之前宣传反诈所讲的“跑分洗钱”类诈骗,并及时报警,成功避免了财产的损失。这正是海门公安反诈宣传成效的一个缩影。
海门公安将反诈宣防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联合街道、社区,发动网格员、社区志愿者化身“反诈播种人”。社区民警依托“乡音乡情”优势,带领队伍穿梭在街区、菜场、小区楼道,把识骗防诈知识融入市井烟火。针对独居老人、商铺店主等易感群体,进行“点对点”精准辐射宣传反诈知识 ,让防骗意识在唠家常中悄然扎根,织就全民防诈的温情防线。
2024年以来,海门公安共走访学校、企业、村居1000余次,发放宣传单6万余张,开展宣传讲座80余场次,覆盖全县派出所辖区重点行业、部位、场所。
依托“海门公安”微信公众号发布反诈警示案例,海门公安实现反诈信息精准触达。通过“案例即时转、风险天天讲”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矩阵。各派出所结合“邻里茶话会”“企业安全课”等活动,面对面讲解诈骗新套路,手把手指导群众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让防诈工具贴心实用。目前全区App下载量持续攀升,电诈警情显著下降,真正实现“宣传入眼入耳,防骗入脑入心”。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05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5-20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