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资讯

当前位置:

 江苏资讯 > 地方要闻 > 正文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 广聚人才谱新篇 智领产业启新程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吴长青 辛静 2025-04-14

近年来,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人才作为制胜未来的“战略投资”、产业转型的“关键之举”,推行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以人才集聚谱写发展新篇章,以智慧引领产业开启新征程。

一、厚植生态沃土,夯实人才“基本盘”。坚持协同联动,努力以最好的服务集聚人才,以最优的环境吸引人才,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政府搭台,创新引领,建立“党工委牵头、组织统筹、企业协同”三级联动,定期召开人才专题会议,每年投入超7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针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发布“需求榜单”,对外统筹开展技术寻源与人才寻英,推动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二是推进双招双引。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开展,全年举办苏州装备制造暨服务业“双招双引”等各类招商推介活动8场次,邀请博士及以上人才40余人参会。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于俊崇院士工作站在盐城市沿海人才发展大会成功揭牌。三是优化人才服务。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探索出“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本地”的“借梯攀高”模式,滨海产业创新研究院和苏州离岸孵化中心完成建设,成功孵化科创项目6个,实现了人才与项目的高效对接和深度融合。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完成194套“公寓+酒店”式开发区人才公寓建设,配套服务场所红领智创生活馆同步启用,打造出了一个有氛围、有文化、有事业、有服务保障的人才生活场所。

二、筑强创新平台,打造产才“共生体”。依托园区资源,努力共建各类平台,不断拓展人才成长空间。一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扎实开展企业需求摸底,帮助企业高效联姻人才,加强与院校专家的沟通联络,成功对接“科技镇长团”、专家教授等10余批次高层次专家人才到企深化合作。邀请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企交流,全年实现引进关键技术人才、研发人才百名以上,精准助推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资源“双向奔赴”。二是探索协同共育平台。强化技能型人才储备,积极引导企业职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和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企业技能人才平均占比已达10%以上,不断缓解企业专技人员用工“焦虑”。同时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与盐城工学院共建产业学院初有成效,第一批新生已分别到县4家石油机械产业链上企业进行实践。三是拓展赛事交流平台。构建培养交流体系,定期组织开展人才沙龙、竞赛交流等活动,加强对企业和人才的业务辅导和技术指导,助力人才在园区更好成长,先后邀请十余家企业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其中6家企业进入市创新创业大赛行业复赛,4个项目获得省行业复赛优秀奖,1个项目斩获“科创江苏”省赛信息技术领域一等奖。

三、做深产才融合,锻造发展“硬支撑”。人才与产业紧密相连,我们坚定不移走产才融合之路,做强产业“归宿”吸引人才“归属”,让人才为产业助跑。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三大主导产业,紧扣“高新”产业内涵,以链主企业牵头,人才驱动激活产业动能,石油机械流体阀门产业集群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苏盐阀门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申报国家级“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20家。二是携手创新突破。锚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健全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构建“企业+院所”多主体协同配合的创新创业体系,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举措先后完成高企申报26家,通过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人才的强力助推让企业科技创新实现了有形有实。三是强化精准引育。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多元化人才队伍,既通过“揭榜挂帅”靶向引才,精准对接产业痛点与人才专长,又打破地域限制,推动柔性引才,拓宽人才汇聚渠道。先后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省“333”高层次人才、市领军人才项目8个、3个、6个,入选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对象2名,全力打造有高度、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人才发展生态,让各类人才在产业升级建设中筑梦前行。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