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

怀念母亲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刘良致 2025-04-03 15:35

又是一年清明时梨花风起寄哀思清明将至我又想母亲了!

慈母是在家父辞世四年后,于2016年走的,享年82岁;家父是2012年走的,寿年83岁。

父亲生前是老师,虽说错划过右派,也受了不少苦,但他性格刚烈,不惹事也不怕事,算是照顾得了自己。父亲生前曾对我们说,你们可以不孝敬我,但一定要孝敬你们的母亲,她这一生受的苦太多了。

母亲没读过书,性格仁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是右派家属,常常深更半夜被人叫起去很远的地方送通知,还无端受到呵斥和责骂。故而,母亲后来形成了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性格。病了,忍着,不吱声;苦了累了,扛着,也不说。彼时,父亲因右派身份而身陷囹圄,母亲独撑一个贫寒的大家。那时的大队干部对我家更是冷眼相对,别人不愿去做或不想做的事,都安排我母亲去做。那时,没有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大队与大队之间的联系全靠人工步行送通知,没人愿意跑腿送信。大队干部自然就盯上了我母亲,强硬指派要我母亲去送信。第一次,我母亲接受了,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无休无止,送通知便成了我母亲永远也丢不开的硬仼务。由于通知有时效性,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腊月,常常天不亮就要出门,有时稍晚了一点送到,还要受到干部们的责骂。母亲曾跟我讲过,一个寒冬的清晨,天还没亮,大队干部就跑来敲门,指派我母亲将通知送到十里开外的一个生产队去。母亲虽不情愿却无法抗拒,出发没多久,天就下起了雨。母亲本就衣着单薄,又没带伞,一个人寒心无助的走在无人的路上,在寒风冷雨中淋成了落汤鸡,回家后就大病了一场。母亲非常委屈,找大队干部理论:我只是右派家属,又不曾犯过错误,凭什么每次都指派我送通知?大队干部自觉理亏,只好说,你想送就送,不想送就算了。从此以后,我母亲这才卸下了一个本不属于她的、且时常令她噩梦连连的重担。就连过去多年后,母亲只要见到有干部模样骑自行车进村的人,她都会感到心悸和害怕。

母亲生养了七个子女(我排行老五),即便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困难和艰辛都难以想象,更何况是在那物质匮乏、家大口阔、政治压力山大的特殊年代呢?直到父亲退休,七个子女都长大成人后,母亲的窘况才慢慢好转起来。

母亲虽目不识丁,但《三字经》却背得滚瓜烂熟。她给我讲过一个现在想起来都很唯美的故事:夜晚,在大冶城南的熊家边湾,一家低矮的屋舍里透出微弱的煤油灯光,“哐当哐当”声不绝于耳,一个小女孩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纺线织布。坐在旁边,一个叫家法的小男孩——女孩的哥哥,在父亲的督导下诵读《三字经》。那小女孩聪明伶俐,在哥哥还不会背诵时,她却把《三字经》烂记于心,几十年都没有忘记。这个唯美故事中的那个小女孩,后来就成为了我的母亲。

母亲四十岁不到,就头发全白了,虽说受了不少苦,但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家务农活样样拿手。记得父亲离世前生病住院那几年,全是七十多岁的母亲在医院陪护他。虽然我们兄弟姐妹七个要求到医院陪护,但母亲总是说,“有我在,你们莫担心”。有时我执意要在医院陪护父亲,母亲总是把陪床让给我睡,我半夜一觉醒来,却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头伏在父亲的病床沿边睡着了。

父亲去世后,母亲依然是和弟弟在一起生活,虽说弟媳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明显感觉到母亲倍感孤寂,人也日渐见老。有次母亲问我,你父亲走后,你梦到过他没有?我说,梦到过。她听后,有些落寞,并喃喃自语:“那老的(指父亲)我对他照顾得不错,他怎么就不入我梦呢?”我知道,母亲虽不说,但她是真的想她那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六十多年的老伴了……

父亲走后那几年,我一般半个月回老家看望母亲一次。那些日子,我最怕接到家里的电话,手机也从不关机。一天,我突然接到弟弟的电话,说母亲摔了一跤,额头撞出血了。我连忙赶回家中,见母亲倚靠在床上,额头上贴了一块白色的创口贴。我责怪弟弟,怎么让母亲摔跤呢?母亲说,人老了,摔跤是正常的,没事。我坐在床边陪母亲说话,她叫我扶她起来解个小便。我扶她下床,她先是穿上右脚的鞋,但左脚却怎么都穿不上去。我心一惊,莫非是左脚中风了才导致摔跤?我将情况向兄弟姐妹们一说,并把母亲送进了医院。

人老体弱。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兄弟姐妹们的悉心照料,母亲的病情未见好转,医院通知出院回家静养。从那以后,兄弟姐妹轮流照护。母亲估计自己时日不多了,对守在床边的弟弟和弟媳说:“我日后走后,你们不要急于搬到城里新购的房子居住,以免我回家来,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弟弟、弟媳夫妻俩人眼噙热泪点头应允了母亲。

永远难忘的一个悲痛的日子,2016年4月20日,母亲万般不舍地抛下她的七个子女,永远的走了,走向了天国,也带走了我们无限的思念。

母亲走后这几年,弟弟、弟媳仍然是居住在老家的房子里,没有到城里去陪儿带孙。直到去年,弟弟又在村里建了新房才搬离老屋。现在老屋空着了,但弟媳会很细心地在每年大年三十除夕夜到老屋去点上灯,以照亮母亲和父亲一起回家的路……

【责编 李媛】

耕耘军地题材 淬炼时代风骨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5

怀念母亲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03

青春有两面,雪落肩章时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3-30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