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年,宛如岁月长河中的一座灯塔,如期而至,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当冬日的寒风渐渐吹起,年的脚步便悄然临近。此时,出门见山,抬头望月,那熟悉的自然景象仿佛也被赋予了年的韵味。
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或是乡村的宁静角落,年都以它独有的方式弥漫开来。那是一种混合着期待、喜悦与温馨的气息,也夹杂着急促、紧张和复杂的情感,让每一个人的心都被触动和感染。
过年,是一系列传统习俗的盛大来袭。母亲在年前的忙碌,是这些习俗最生动的诠释。她会早早起床,洗净双手,庄重地掀开历头画,那背后隐藏着的“老天爷”“老灶爷”以及“全神牌位”,仿佛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神秘密码。她小心翼翼地摆上大枣花、小枣花,用“支高馍”托举,再放上面做的鱼,寓意着“蒸蒸日上”“年年有余”。在那个神圣的“天地阁窑”前,她虔诚地叩拜,香烟袅袅升腾,仿佛在与天地对话,祈求来年的平安与吉祥。
而我,作为这个家庭的一员,从小就被母亲引领着参与其中。在那个充满仪式感的时刻,我懵懂地学着母亲的样子叩头,心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那一个个被赋予特殊意义的饺子,更是承载着满满的乡愁和相思。每年初一吃的这顿五更饺子,里面包着的几枚硬币,像是生活中的小惊喜,带着浓浓的民俗风情。小时候,我总是既馋得不行,又怕吃到硬币,小心翼翼地拨拉着饺子,那种矛盾又纯真的心情,至今仍刻骨铭心。
年,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生命的注脚。每一年的过去,都像是在生命的画卷上添上了一笔色彩。树有年轮,人有年龄。不像别的,在年的面前,人人都得“过关”。年无关贫富,年对于人来说就是年龄,多大年龄,就是过了多少年。俗话说:吃了多少年饺子。现在吃饺子虽成了家常便饭,但过去每逢吃饺子就是过年。2024年,我们共同经历了春夏秋冬的风雨彩虹,那一个个瞬间,如同山海星辰,镶嵌在不平凡的一年之中。
在这一年里,我们目睹了许多生命的离去与坚守。琼瑶,那位台湾著名的女作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她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部巨著,在生命的终点,她实现了作者与作品的合二为一。她的离去,让我们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林清玄,那位才华横溢的散文家,也在2019年悄然离去。他那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文字,如同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他在离世前留下的话语,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领悟。
而我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有着许多难忘的经历。童年的过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那时候,我盼望着新年的到来,因为可以得到压岁钱,可以去新华书店买自己喜欢的画册。我在《西游记》《岳飞传》等小人书的世界里遨游,感受着别样的乐趣。而那一年一度唯一的早起才能吃到的饺子,更是寄托了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轮回,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概念,在过年的氛围中愈发显得深邃而奇妙。年,就像是一个轮回的周期,每年都有相似的仪式,相似的期待,却又有着不同的故事和感悟。
从自然的角度来看,轮回无处不在。日月轮回,天地旋转,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就像年一样,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这种自然的轮回,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节奏和韵律。而从个体的生命历程来看,我们也在不断地经历着轮回。我们在成长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又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老去。然而,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思想,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延续。
臧克家的《有的人》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些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灵魂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精神,就像一颗种子,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过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重温着古老的习俗,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既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要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让过年的习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同时,我们也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8岁时,也是临近年关,那时村村都有文艺宣传队,一进入腊月都要排演节目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辛苦了一年的农民春节有戏看。村里有个叫万成仓的庄稼汉,会唱会演,就被人称为“一月香”。意思每到每年这时候,他成了村里上下关注的人物,总是要找他演戏,他演的都是主要角色。这一年,赶上村里用四股弦排练大戏《骄杨》,还让县剧团老师马美英来指导,万成仓演的是湖南省军阀头子何健,冯用花演的是杨开慧,去村西头的学校里选中了我演戏里的毛岸英,正好是杨开慧在狱中受尽酷刑拷打那场戏。小岸英身上挎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个小石子,撕心裂肺的呼喊“妈妈,我要妈妈......”。“一颗小石子有限,千万颗小石子汇在一起,就能砸碎国民党反动派这口大水缸!”开慧妈妈的声音振聋发聩,一直充盈着我的生命。在演戏中我很好的塑造了毛岸英的形象,不仅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而且还为家里挣了30多个工分。接下来走村串乡调演,母亲专门给我做了一身崭新的灰粗布衣服,那时我在三里五村也是出了名的小孩儿。
此生演过“毛岸英”也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和红色正能量。别小看这段经历,这也注定了是我长大成为一名党的优秀宣传工作者的牢固基石。2025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我们也要展望未来,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勇敢前行。
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让生命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在这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带着对过去的感恩,对未来的期待,在希望中前行。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追求和探索,在于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5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03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