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殿英,全国红色基因杰出传承人,激情燃烧又十年,放射人生光和热,创建发展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呕心沥血、倾尽所有打造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记忆宝库和精神家园,向党百年华诞献上这一独特厚礼,为鲜红党旗增辉添彩。
康殿英,1944年生于河北保定。他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特别感恩党,强烈要入党,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他帮村里修路、架桥、打井、办电、通自来水、建学校,用实际行动向党靠拢。入党后,努力当好“五种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63年,家乡发大水,年仅23岁的解放军战士谢臣为救群众英勇牺牲,被命名为爱民模范,当地政府专门为他建立纪念碑亭,但年久失修,1979年康殿英便组织村民重修谢臣烈士纪念亭,并亲笔写下“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十个大字,身体力行创办建筑工程公司,开启了劳动为民征程。
他开创了全国民营建筑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先河,把工人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他勇于反对个人挣大钱的潮流,把让大家伙都能挣到钱当作真本事;他退休后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促进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高度融合;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研制发明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棋”,以寓教于乐对弈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2015年,康殿英进入古稀之年,他“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筹建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为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献厚礼。他从各个领域、各类不同层次党员,在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极端艰苦条件下留下的珍贵日记,已成为见证党成长过程不可替代的文物,党的特殊宝贵财富,如不很好收集珍藏可能会失传,感到了创建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紧迫性;又从恽代英、萧锋、王恩茂等共产党人坚持终生写日记所释放的感召力量,雷锋为代表的先进人物日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看到了党员日记独特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功能,促进党员干部留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印记和行动轨迹独有的政治效益,感到了创办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的必要性。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筹资金,找场地,积极吸引党团员和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他千方百计搜集革命艰苦岁月、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各类党员的日记手稿。他四处奔波,多方求助,赢得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终于在2015年,作为特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日记文化中心和全国人民记忆银行的文化项目的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经国家版权局批准登记注册,随即组织了一个小班子,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找到了办公室,踏上了正式组建征程。他凭着毫无利己的动机和忠诚党的一腔热血,感动了当地党委政府,也感动了河北省的有关部门,保定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同美集团提供场地,河北省文明办特拨30万元布展宣传费,于是一座占地15亩,建筑面积1500平米,集合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正式建成,而且以打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为目标,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路径,凸显知史爱党爱国的主题,充分释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巨大能量,展现党员日记特有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魅力,当之无愧成为共产党员教育基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大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红色教育基地,收获巨大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卓著成效,郑重地向党百年寿诞献上特别而珍贵的厚礼。他把党员日记馆的建成,当作序幕和起步,围绕其作用发挥进行了不懈努力。
建馆10年来,连续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与《雷锋》杂志社共同向全国推出“身边雷锋随手记活动”,推出举办续写雷锋日记活动,坚持创办的《中国日记报》(内刊),发至全国30个省区。连续举办庆祝党的生日及全国日记文化座谈会,在全国31个省区设立日记文化研究员76名,(青海、香港、台湾空缺),并在山西阳城、河南登封、山东诸城、江苏港城建立了日记文化研创基地。连续组织团队外出学习考察红色革命圣地,拜访抗战老英雄,把英雄人物红色革命故事带回日记博物馆制成短视频片播放,在博物馆供人参观学习。2019年组织共产党员日记精选展,入选主题教育全国100家推广项目,入围全国十大精品展。制作的视频片“日记见证新中国时代变迁”登上了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康殿英主动与河北高校联系,介绍共产党员日记、手稿、回忆录等藏品和背后的故事,促成校馆携手合作,河北农大、河北金融学院等众多高校组织师生到党员日记馆参观,聆听红色日记背后的故事,思想受到很大触动,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和认同感。
康殿英针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突出第一、第二、第三展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展厅的特色,让他们通过观看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党员日记,不同时期英雄模范的事迹和图片,深受火热革命岁月的感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孕育家庭党员日记馆。河南省登封市监察局原局长王春玉先生2018年4月参观党员日记馆后,激动不已,深受启发,根据他家祖辈、父辈、本辈都是党员,且都写日记的情况,立即建起了家庭党员日记馆,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吸引《中国纪检监察报》、河南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2020年全国战疫打响后,康殿英不仅坚信必胜,而且断定这个胜利的过程一定会涌现出闪耀着时代光芒的红色日记,随即开始了征集战“疫”日记文稿、物件的征程。2月1日开办“日记之声”公众号,发出了第一个征文通知,以最快速度录播征集到的战“疫”日记和诗文,此后又连续三次发出征集抗疫文稿的启事,征文突出湖北和武汉战疫重点,时间集中在1月23日至4月8日,内容扩大到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着力表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段。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支持,收到来自全国除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外各省市自治区数千篇来稿,内容涵盖了战“疫”的方方面面,作者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10多岁的小学生、有逆行一线的医护战士也有本地的志愿者,其中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南玉杰“以青春之名守卫祖国,以热血之志抗击疫情”,保定市儿童医院邵瑞娜“拧成一股绳儿,没有过不去的坎”,保定市第一医院马建锋“‘驴肉火烧’遇到‘热干面’”等日记,传递的战疫感人画面,录下的万众一心战疫震撼声音,表达的战疫必胜坚定信念,成为展现全国人民戮力同心“战疫”的最真实记录,展示“战疫”英雄风貌的最壮丽画卷,所筛选的180多人千余件作品形成了重要保存价值和育人价值的战“疫”长卷。他们带着存史、励人、红色基因传承的沉甸甸责任,编辑出版了汇聚全国31个省市区195名作者、46万余字550多页的大型《2020·战“疫”日记 (1月23日-4月8日)》,收录保定支援湖北武汉九批次143人中的35人日记《抗疫日记——致保定最美逆行者》,免费发送全国。
如今,康殿英已是全国10名红色基因杰出传承人,连续10年成为延安、张家口、上海、北京、清华大学、人民日报社等党建高层论坛的特邀嘉宾,而中国共产党党员日记博物馆已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河北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保定市共产党员教育基地和多个院校的爱党爱国红色教育基地。但老党员康殿英依旧不满足,今年在迎接建党百年活动中,又将个人珍藏多年、计l40张套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图片记制作成室外大型展板,和百名党员百年百篇日记(1921-2020)图录展,作为庆祝党的百年诞辰特展,供人参观学习。而他愈发让人钦佩的新目标,是打造中国日记博物馆,向新中国百年华诞献礼。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5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03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