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重阳节了,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九节、晒秋节,也是法定的“老人节”。
重阳节不仅承载着友人登高望远,踏赏晚秋的雅趣,更在新世代被赋予敬老爱老的新内涵。
今天,静座在工作室,顺手拿了本余秋雨先生散文集,读到了《关于年龄》一文深受触动。
文中写道:“终于到了老年,老年是如诗的年岁!
这种说法不是为了奉承长辈,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
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活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正迈于老年且有点惶恐老年的我,立刻为之点赞。
确切地讲,凡是有退休工资、生活有着落的老年人都正在享受着这种如诗如画的年岁。不用起早摸黑为生活奔波,每月工资到点就发到你的银行卡上,没有压力地漫步在回忆的原野,悠闲地、没有功利地欣赏大自然。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看清风翠竹摇曳········真正的诗意盎然。
拥有诗书画的情怀,和几位同道之友一起相约山林,登高望远,欣赏大气然秋日的壮丽景色,再把大气然那份美绘写在宣纸上,品着茗,喝着德国pM细胞营养素,尽享延年益寿的同道人,大都属于这如诗如画的年岁。
她们有素养、有品味,穿着得体,翩翩起舞,笑靥如花,健康快乐!
我的微信群里,同道人都在吟诗作对、舞文弄墨,常常是一人唱、多人和,荡气回肠!
我当然也有惆怅之时,面对渐老的自己,面对今后枯竭的失能、失智甚至死亡。
看余秋雨引用了罗素的一个比喻:“生命是一条江,发源于远处,蜿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狭窄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死亡就是江入大海,大海接纳了江河,又结束了江河。”
这比喻妙不可言,视死亡如此而已,老年又何愁不诗意?
与家人和睦相处,与朋友游山玩水,节假日约三五好友品茶、喝点小酒聊家常、叙人生。闲时静下心来读读书、唱唱歌、健健身,静静地写,静静地画……
能使生命之诗的意境更高远、更深刻。
以文会友,以翰墨结缘,以书画交友,以pM养生助人,如此美景良辰,不正是如诗岁月。
登高祈福,源远流长!
踏秋赏菊,佩蓃祈福!
九九重阳,情缓人间!
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共同追寻重阳文化的精髓,传承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祝愿天下父母平安健康,长长久久,快快乐乐!
(作者系苏州郑板桥书画艺术研究院郑板桥传承人)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5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4-03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