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素独创古梅画法

2023-10-26 09:21 作者:田开元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刘百素的古梅甲天下。刘百素,是中国古梅画派创始人,他的代表作《华夏古梅图》洋溢着铁骨铮铮的浩然正气,是世界上以梅花为题材的尺寸最大的一幅画,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一脉相传直至伟大复兴的国宝级巨作。

苦寒风雪浑不怕,自古文人喜入画;梅纳五福添吉祥,梅花精神佑中华。梅花原产于中国,是冬天最有代表性的花,是最不怕冷的花。中国人喜欢梅花,把梅花精神奉为民族精神,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象征、梅花是中国人理想人格的化身。值此“一带一路”倡议高歌猛进十周年之际,中国故事需要代表作,中国精神需要吉祥物,《华夏古梅图》可谓生逢其时。

一、泉州会议,震惊众人

田开元在泉州会议上作主题发言

泉州会议展示《华夏古梅图》30米长的小样

2023年9月15-18日,在福建泉州召开的第九届民族文化遗产论坛暨海洋文明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学术研讨会,笔者提交论文《凝聚多种非遗的<华夏古梅图>画出了大中华的国魂与族魂》,入选南通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课题,并首次公开展示《华夏古梅图》30米长的小样,震惊众人;全国政协常委(副部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老师,赞其为“中华第一梅”。

在论文《凝聚多种非遗的<华夏古梅图>画出了大中华的国魂与族魂》里,笔者对刘百素《华夏古梅图》作了极为中肯的评价:2012-2018年,刘百素把主要的精力用于百米长卷《华夏古梅图》的独立创作,这是中国画的大手笔,前无古人,举世无双。后又创作《华夏松柏图》、《百梅图谱》等大型国画。这些鸿篇巨制,标志着中国古梅画派的创立。

二、古梅梦境,长者赐教

2012年秋,连日阴雨绵绵,远在淄博的好友拜访刘百素,要求画一幅丈二梅花,他从口袋拿出几十张古梅照片,要求画这种风格的,十天后来拿画。刘百素一时无语,这种画法过去没画过,画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没底,也无任何资料可查。接下来,连续几天他都画不成,废了不少纸,心里很是郁闷,辗转难眠。

第五天晚上,刘百素吃了两片安定片,勉强入睡。迷蒙中,走在了一条奇崛的山间小道上,前方有一条小河,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过了一座青石小桥,看到远处苍松翠竹环抱,鸟语花香,山间有一棵千年古梅,树下有三间草房,隐约传来古琴声,见一童子在树下饲鹤。刘百素拾级而上,叩门,童子给他开了柴门,领他进室内,见一女子在窗下抚琴,一长者在案边写字,室内摆设简单干净,墨香袭人。

长者见刘百素到来,起身笑道:“同道来了。”刘百素赶忙向前施了一个礼。长者说了声:“请坐,喝茶。”刘百素细品茶,便看那长者,身板硬朗,健步如飞,仙风道骨,鹤发童颜,声如洪钟。刘百素抬头又见墙上挂了几幅古梅图,眼前猛然一亮,心想遇到高人了,因为画梅是他的强项,一眼便知高低。刘百素起身问长者:“这几幅古梅图是你老人家所画?”长者点了点头,说:“是。”刘百素看得目瞪口呆,第一次见到这种古梅的画法,全是“以书入画”,寓意高古,气势劲绝。刘百素连忙向前施礼,请前辈赐教。

长者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我已知你今日必来,因天时已到,我也知你画梅三十多年,但没得大法,只是小技而已,我念你祖上有阴德,你平时也做了不少善事,修桥筑路,扶贫助弱,品行端正,天生聪颖,过目不忘,悟性极高,老夫就教你画梅的十种笔法。”说完,起身到案边铺纸,运笔示范,边画边讲:“这十种笔法,你要灵活运用,要笔笔求变化、笔笔求统一,把水墨加上去,慢慢地去体悟。切记!切记!你要用你那支你最开始学画的那支笔去画,要谦虚,切不可以技示人示傲。我山那边有一片古梅林,我带你去看一下。”

刘百素跟随长者转过山弯,远远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古梅林,古树参天,香气怡人,那一棵棵古梅,足有几个人怀抱那么粗,千姿百态,高耸入云,如龙行探海,如虎蹲鹰飞,烟霞吞吐,飞鹤出没,气象万千。刘百素被这片原始的古梅林给震住了,半天无语,那气势,那树上的疤痕,那根爪盘横交错,美伦无比。刘百素心中惊叹,好一幅古梅图!他情不自禁地向前用手去摸了一摸,树身硬似铜铁,一股寒凉之气扎手,一惊之下醒了,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是做了一个梦,睡意全无,看表,时针指向3点,穿衣,铺纸,试画,按梦中长者的教导去画,一画便成。此时,天已大亮,旭日东升。

十天后,朋友来取画,看后大惊,问道:“是你画的吗?”刘百素说,是。之后,刘百素叫人刻了一枚大石章,铭刻“古梅梦境”四个字,纪念此事。从此,刘百素的古梅画得越来越好,如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三、自学出身,成就非凡

刘百素,曾用名刘启胜,1955年生于山东临朐的农村家庭,小时候深受他二哥的影响,偷学绘画,他二哥与一些绘画爱好者常常在一起切磋技艺。刘百素很喜欢家中的《齐白石画集》、《我怎样画山水》、《老芥子园画谱》三本藏书,躲在一旁在他二哥买来的“白报纸”(还未印上图文的报纸的原纸)上作画。

2012年夏天,刘百素为了搜集《华夏古梅图》的素材,由小女儿开车,妻子抱着六个月的外孙女,在潍坊和邻县,到处寻找有名的古树,观察,拍照,速写,仔细研究北方古树的各种恣态,特别是老树上的疤痕、树洞、烂桩、死桩。

刘百素自幼酷爱书画,从临摹古人作品入手,对石涛、八大山人、徐青藤、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的笔墨都作了研究。书法初习二王,后临汉隶碑帖。在2002年考入中央美院(中央美术学院)之前,刘百素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十次个人画展,深受藏家青睐。2002-2003年就读于中央美院国画进修班,2003-200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花鸟高研班。刘百素是世界上最勤奋的画家,国画代表作有:110米×2.5米长卷《华夏古梅图》,110米×2米长卷《华夏松柏图》,30米×70厘米长卷《百梅图谱》,以及《大漠胡杨图》、《潇湘夜雨图》、《秋园硕果图》、《家乡的古槐树》、《母亲的背影》等。

为了画好古梅古松,刘百素奔走于祖国各地,尤其是梅州、杭州、广州、大理,风餐露宿,观察古梅,画了几千张写生,研究成功十几种独门技法,著有《古梅画法》、《古松笔法要述》等书。这些独门技法,有龙眼、龙爪、龙尾、天珠、马牙、折钗、鬼面、霹雳笔等名称,看似简单,用笔神出鬼没,效果鬼斧神工,恰是天成地就,有味道,有品头。其中,“霹雳笔”用于画一种他称作“雷神”的梅树老桩——老梅被雷击后,残留一截棱角峥嵘的老桩,春未至却花先开,足见生命力之顽强。刘百素《梅仙图》诗云:“千年古梅铁石身,独居深山伴彩云;不与牡丹去争宠,只把清香撒乾坤。”

2004年春天应《求是》杂志社的邀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小平同志华诞一百周年而作巨幅寿桃图,受到好评。2004年给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画《寿桃五世其昌》一幅,受到赏识,并题书法数幅给予鼓励,在家中合影留念。2004年秋天给北京多位首长创作作品,受到好评。2004年作品《松鹤延年图》捐赠司法部,被载入《中国著名书画家法律援助爱心奉献活动》书画作品集,被授予“维护司法公正爱心人士”奖。2006年创作的《潇湘风雨图》在全国水墨画大展中获金奖。2020年荣获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冠军”称号。

四、古梅长卷,横空出世

20世纪80年代,刘百素受教于希宁大师,所画梅花铁骨铮铮,雄健昂扬,喜做巨幅,大气磅礴。2007年古梅《铁骨傲雪》在全国水墨画研究院举办的大展中获银奖。刘百素发现,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幅表现梅花风骨亦是中华民族风骨的国画长卷,他决定自己一定把它画出来。他认为:“画家最佳的创作年龄,是55岁到65岁之间。这十年光景,也是画家技法最老到、最成熟、身体最佳的时光,一定要把握好,不能浪费掉。”所以,他想把这最好的时光奉献给《华夏古梅图》。

古人画梅多用“折枝法”构图,是在一张纸上只画一根略微向上斜着生长的枝条,上面点缀几朵梅花,很少有人画整棵的梅树,刘百素画梅画的是整棵的梅树,甚至是一片原始古梅林。老梅的皮、疤痕、树洞、树根,大小相间,画出了古梅的千年风骨和苍桑。刘百素的古梅创作,画出了古木参天甚至原始森林的宏大气象。以前画梅花松树,都是“以水破墨”法,即先在宣纸上泼洒一些清水,然后才用毛笔蘸墨去画。但是,包括“折枝法”和“以水破墨”在内的诸多传统技法都不足以表现古梅的挺拔和大气。

2012年,刘百素开始创作《华夏古梅图》,他在老家简陋的老房子的客厅5米长的墙面上,搭了个脚手架,站在上面,悬臂用毛笔一米一米地画。画完5米卷起来,再画后面的。他心想,这是一场恶仗硬仗,直接和《华夏古梅图》杠上劲了。

2017年,《华夏古梅图》进入创作最艰难阶段,由于双脚长期在脚手架上站立,导致严重的脚底筋膜发炎,走路异常艰难。因老伴在临朐城里哄外孙女,刘百素独自一人在老家的画室连续工作四个多月,生活就是方便面加鸡蛋,没有时间做饭,一天工作14个小时,早上4点钟开始画,一直到晚上12点休息。因长期吃方便面,大便困难,有时三天大便一次,就吃点通便的药片,喝点麻子油等,继续创作。

长期这样,身体、体力下降很快,身体也渐渐消瘦。有好几次脚底下踩空,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幸好都是皮肉之伤,没伤到骨头。刘百素的老伴就买了个海绵垫子,放在脚手架下面,万一摔下来,也好接住一下,防止摔伤。已经62岁的他一天要从脚手架上爬上爬下一百多次,因每画半个小时就得下来瞧一瞧,观看整体画面的效果,因这么大的画面一旦画坏,就很难补救。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激励着刘百素玩命地创作,与时间赛跑?表面上是画梅,其实画的是不屈的风骨,通过象征的手法来彰显海内外华人的民族精神。

2018年的夏天,是刘百素创作《华夏古梅图》的又一个高峰阶段,他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三个月不见一个人,有时太孤独了,就自己和自己说话。炎热的夏天,38°高温,画室内不能开空调,不能开风扇,汗流浃背,他赤膊上阵,连日奋战。由于长时间的苦思深虑,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每晚必须服用大剂量的安眠药来入睡,心脏感觉不适,经常心率失常,血压也很不稳定,最终无法工作,他住进了医院。在医院治疗十天,刘百素身体刚好点,就又投入到创作中,全家人都吓坏了,认为他疯了,成天不说话,只知道在墙上没命地画,不叫他吃饭也不吃,不给他倒水他也不喝水。他担心,自己身体受不了,《华夏古梅图》半途而废。因长期在画室内不见人,他讲话变得结结巴巴,晚上10点钟走到公路边,坐在石头上,看来往的行人和车辆,这就是他最奢侈的事了。2018年,刘百素住了8次院,医院的护士都认识他了,开玩笑说,又来了!

此时,《华夏古梅图》已到了最后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时刻。因大小100多棵梅树是绝对不能重样的,在画完前面部分以后,后面的要求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每一株老梅之间的穿插、疏密要处理得恰到好处,要做到疏能跑马、密不透风。远近虚实得当很难,因采用的是半工(工笔)半写(写意)的画法,只能是一公分一公分地去画,细的地方得收下来,写意的地方要放得开。有时实在画不下去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就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回想一下写生时的情景,很快脑子里又出现一株老梅,就是用这种最笨的办法,一点一点地往前推。

2019年秋天,一幅构思完整的《华夏古梅图》横空出世。一位高人评价:“再读《华夏古梅图》,深深地震撼着人心,穿越了宇宙洪荒,凝聚了天地玄黄。”2019年8月,山东电视台来拍专题片,那一天很忙也很累,忙了一天,在晚饭时,在众多朋友欢庆时,他又被送进医院,心脏病又犯了,经抢救脱离了危险。就在这时,这位刚强的山东汉子,在困难面前从不屈服的男人,第一次落下了眼泪。

从左至右,《华夏古梅图》分为四部分:一、龙梅图腾。开篇是一棵苍桑伟岸的古梅,如蛟龙出海,气势如虹,引领整个画面,寓意龙的传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梅林深处。这是篇幅最大的部分,近景、中景、远景的恰当处理展现了古梅森林的厚重大气。三、江天暮雪。大雪漫天之中,一棵棵古梅傲然挺立,俨然一座血肉长城。四、百梅争春。以无数梅花的竞相开放,象征祖国的繁荣昌盛、万象更兴。

从古梅画派的起源到崛起,刘百素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每一种画风的形成,都是一代人玩命拼博的结晶。每一幅成功的大画,都是对画家智力和体能的考量,文弱书生是画不了大画的。刘百素13岁练少林太极功法,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每一次的艰辛外出写生,都是经历一次人间炼狱。写生期间,荒山野岭的,都是对人生的考验。南方山上的蛇很多,随时有被咬的可能。为了防止蚊虫的叮咬,穿的衣裤要密不透风,全副武装到头,一天下来,淌的汗水比用的墨汁要多好几倍。

《华夏古梅图》的成本很大,总投入50多万,光装裱就花费了5万。刘百素不止一次说,《华夏古梅图》是他用命换来的。当时,鉴于健康下滑、经济困难,刘百素急着低价出售《华夏古梅图》,幸好有他的妻子以及朋友阎会清的再三劝阻,才不至于流失到国外。

五、人若自强,必有知音

天道酬勤,一些人成为知音。词作家张兴华作诗《高洁神采留美名》礼赞他的经典长卷《华夏古梅图》,美术评论家崔凌志在《大众文化报》上说“欣赏刘百素的作品,一股英雄气扑面而来”,《潍坊学院报》刊发的王乐成散文《诗情画意小北店》提到刘百素在小北店村创作《华夏古梅图》,公众号《文艺纵横》发布过朱志武的文章《刘百素的大地情》,中国书画收藏鉴定章协会秘书长马芳亭撰文《春华秋实当下时 怎奈心中翰墨情——初识刘百素写意花鸟画》。

与此同时,一些媒体也来宣传。公众号《艺苑天下》发文《刘百素经典巨作——110米长卷<华夏古梅图>》,公众号《名家访谈》发文《著名画家:刘百素︱<党旗下的艺术家>国家级优秀书画作品展》,公众号《艺禾》发文《艺术家刘百素献礼建党100周年 经典巨作110米长卷<华夏古梅图>》,公众号《名家访谈》发文《著名画家刘百素:百梅图谱》,公众号《乡土临朐》发文《书画名家|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名家——刘百素》,《中国文化报》发文《刘百素——最具影响力艺术家》,山东电视台给他做过专题片,《收藏天下•全国数字频道》有视频《刘百素绘制:华夏古梅图》,中央新影集团老故事频道《筑梦空间》有“艺术名家展播——刘百素”……

2023年,笔者结缘刘百素,也开始了对他的宣传和研究,论文《凝聚多种非遗的<华夏古梅图>画出了大中华的国魂与族魂》是笔者的第一个成果;几个月过去了,有些问题始终萦绕在笔者的心头,那就是刘百素为何钟爱梅花、嗜好古梅,以至于不惜代价地创作《华夏古梅图》?刘百素回答:“中华民族是世界上顶天立地的伟大民族,有无数的舍己为人、舍已为国、舍已为民族的英雄豪杰谱写了5000年文明史。在神州大地上,人民敬仰英雄、崇拜英雄、歌颂英雄,并以英雄为楷模,筑成了道德文明的钢铁长城。梅花恰似这种高尚的民族精神,在百花凋零、万木桔萎的时候,它却能战严寒,斗冰雪,迎风挺立,含芯吐蕊,傲然开放。它是正义的象征,不惧邪恶,不畏困难,英勇顽强。它是善良的象征,自甘受苦,尽为人间增美送香。它是智慧的象征,启迪人们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附录1:《华夏古梅图》局部

《华夏古梅图》局部

刘百素在创作《华夏古梅图》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