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院长张前德教授谈秋季养肺 ​

2021-11-10 11:26 作者:张前德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中医学关于养生摄生的重要原则之一即“顺应四时”。依照四时(四季)的气候特点调摄起居、神形、脏腑等的原则在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多有论述。《灵枢·本神》言:“故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谈到:秋季宜早睡早起,保持情志宁静安定,维持神志情绪收敛(平和、不过分外放),并保持肺气清肃。违反此原则可能伤及肺脏,累及其他脏腑,诱发相应的疾病。

在秋季,占主导地位的邪气为“燥邪”,如今秋分已过,寒露将至,气候进一步转寒凉,阳气进一步衰减。此时“凉燥”之邪易侵害人体。“燥易伤肺”,有着“喜润而恶燥”特性的“肺脏”此时最易受到伤害。因而此时节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轻者可出现微恶风寒、鼻塞、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等症状;重者可加重慢阻肺、哮喘、肺结节、肺肿瘤等疾病的病情。

尤其中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养生保健的方法、窍门,如“秋季宜冻不宜捂,秋季进补贴秋膘,秋季防燥多饮水,秋高气爽锻炼忙”。但中医养生,应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于每种养生窍门都应辨证地看待,并应针对不同人群酌情采取适当方法,谨防走入误区,调适不得当。

一、秋分注意防秋凉

百姓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实则秋季为从阳转阴、从暑转寒的过渡季节,尤其至秋分节气后,早晚比较凉,虚寒体质的人群如不注意,恐被寒气所伤,应及时添衣以防秋凉。年轻人应谨慎穿着低腰、露脐等服饰,防秋凉的同时兼顾养护脾胃。

二、秋膘切忌随意贴

“贴秋膘”是流传至今的一句民间俗语,其意实为旧时普通百姓大都粗茶淡饭,且在春耕暑热后消耗大而摄入不足,入秋后进补贴膘,为秋收农忙打下基础。但现代人常摄入过盛而体力消耗较少,心脑血管及代谢疾病多发。秋季饮食应根据个人体质,尤其超重或肥胖人群非但不“贴”反而要“减”,即使需要补益也以清补、平补为宜。

三、防燥养阴循妙法

秋季口鼻咽肤等干燥,适当多饮水的确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但若一次性饮用过多白水,非但不能取得好的滋阴润燥效果,还有可能影响消化吸收,加重肾脏负担,造成代谢紊乱。首先,饮水宜适时、适量,并兼顾补充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或较清淡的汤羹);其次,中医学中有“酸甘养阴”的理论,适当食用酸甜口味的食物,如梨子、橙子、石榴等有助于养阴防燥。

四、运动健身要适当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在秋季人们的身心状态应保持“从容”、“平静”、“收敛”。此时节运动健身不宜过于剧烈,尤其中老年人,应选择相对舒缓、和谐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并循序渐进,“微微出汗”即止。

此时节应遵从医生专业指导意见,制定个性化的摄生、养肺方案。尤其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隐患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节,慢支,哮喘,肿瘤等)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并辨证地采用收敛防燥、养阴润燥、润肺生津、“培土生金”等治疗方法干预,配合起居及饮食等多方面调节,不仅为人体适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做充足的准备,更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展或继发其他疾病。

(作者简介:张前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院长、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