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智慧花开绽航天

2021-08-13 12:28 作者:邓丽君 王颖卿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 编 者 按 】

航天梦,中国梦。七十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七十年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中国人在追梦太空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奇迹。这些奇迹的诞生,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夜以继日的拼搏与付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智慧与汗水,托举起中国航天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知识产权交流培训授课

【 人物简介 】

杨春颖,研究员,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北京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专利代理人,现任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四所副所长,被聘为单位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知识产权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十几年,她曾起草重大专项探月工程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重点支撑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发布实施及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研究建设,主持完成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空间机器人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研究编写系列知识产权丛书《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工作指南》《知识产权专员工作指南》及《技术人员知识产权工作指南》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数十项省部级以上知识产权课题;她曾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多篇;还曾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先进个人、单位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支撑推进航天知识产权工作的中坚力量,又是辐射各级单位的工作枢纽。这支团队一方面承载着为中国航天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的知识产权光荣使命,要从战略发展、制度建设、管理标准、项目融入、成果转化等方面逐步推进;另一方面又肩负着系统院钱学森智库建设的重要责任,要立足知识产权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市场拓展等不断将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业务做大做强。杨春颖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航天知识产权人,从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她见证了中心从成立之初到不断发展,而她始终砥砺前行。十几年来,杨春颖保持着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热爱,时刻牢记着一名航天人的使命,风雨无阻、一路向前,以专业和刚毅,为航天知识产权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产权   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知识产权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技术革新的基石。作为高技术产业的代表,航天事业包罗众多前沿技术,这些技术成果,是无数航天人的心血结晶,托举起中国航天的飞速进步。而只有保护好、利用好这些技术成果,才能保持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航天事业的兴盛繁荣,才能让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以知识产权作为强有力的支撑、靠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杨春颖与学生

从1984年我国《专利法》实施后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的设立,到2005年集团公司知识产权中心的挂牌成立,知识产权从无到有,扎根于航天的沃土之中。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集知识产权研究、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它立足航天、支撑国防、面向社会。作为核心骨干力量,杨春颖曾全面参与探月工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研究与实践,起草了我国首个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采用系统工程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探月工程知识产权管理有效运行的机制,为探月工程保驾护航。作为主要执笔人,她先后完成了《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工作指南》《知识产权专员工作指南》《技术人员知识产权工作指南》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系列著作的研究编写,使两万多套的教材成果发到了集团公司各单位不同岗位上。无论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各类人才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其中的主要研究成果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创造人才、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等知识产权人才体系的建立,推动了集团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的快速发展,共同汇聚起捍卫国防知识产权的磅礴力量。

同时,中心持续探索业务发展新路径、创新分析评议新模式。2013年以来,聚焦知识产权专业化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由专利代理业务向专利代理与专利挖掘、布局和分析评议并重;加强知识产权前端的战略储备与后端实施转化业务的融合;着力实现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系统工程化管理。2016年,集团公司自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全面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要求以来,更是实现了知识产权与集团公司创新研发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深度融合。中心陆续在重大专项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专利代理业务做大做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几年的知识产权工作经历,让杨春颖从普通员工成长为部门主任、主管知识产权业务的副所长,她所在的中心团队也从几人发展到四十多人,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业务领域不断拓展、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而航天知识产权这朵智慧之花,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洗礼后,终于徐徐绽放并呈厚积薄发之势。这段历程,对于用心走过的每一位知识产权人来说,不是弹指一挥间,而是太多经历、付出和坚守凝聚成的感慨万千,是航天精神所赋予的昂扬自信,是知识产权现代理念所沁入的睿智清新。

管理科学   矢志航天砥砺前行

中心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既离不开踏实的态度、创新的智慧、探索的勇气,更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在作为部门主任期间,杨春颖确立了“以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能力,以规范管理促进业务发展”的工作原则,通过细化流程、固化经验、整合资源、统一标准等一系列建章立制促发展。她还通过实施岗位分类分级制度、薪考勤制度、工作绩效评估与质量检查制度、创新人才激励制度等管理制度,不仅构建了完整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了研究服务为点、过程流转为线、综合管理为面的知识产权工作模式,并将部门的所有制度和工作流程集结为图文并茂的《部门员工手册》,成为员工必备的工作指南,为整体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作出贡献。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新创意大赛工作组(左五为杨春颖)

近年来,中心的管理不断完善,从基础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程序管理四个维度建立管理模式,并从制度上继续不断固化好的管理经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组出台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组管理细则,细化班组职责分工,明确发展愿景、项目管理、人员管理、交流与培训、成本控制等内容,以实现项目、人员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专利代理组通过“师带徒、周总结、月交流、常互动”,带动新成员尽快成长。通过党员突击队发挥带头作用,完成了许多攻坚克难的任务。

团队文化是真正无法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是杨春颖作为一名基层部门管理者最坚信的管理理念。当年她入职时,就曾被老师安丽为加急专利而通宵,多紧急难干的任务来了就是想着怎么干好,从没有为难情绪的精神所感动。这么多年来,团队依旧传承着师父带徒弟的模式,毫无保留的把好经验一代代传授下去。中心文化仍然是最难得的宝贵财富,已成为团队的共识。以航天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基础的“客户为上、诚信为先、员工为本、质量为重”的管理文化理念也成为中心不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他们用行动在航天事业的星辰大海中,留下自己的点点滴滴。

成果转化   化“无形资产”为“有形财富”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要想“无形的资产”变为“有形的财富”,则需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强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和与市场对接,促进专利价值充分释放。在国防领域,知识产权作为军转军、军转民、民参军的重要纽带,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所获荣誉撷英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系列丛书

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是知识产权工作的落脚点。从“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促进工程的全面实施到知识产权推广转化名录的发布,从“专利导航企业重大决策工作机制”研究到集团公司专利导航工程的发布实施,从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推广转化应用平台的建设到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及激励机制的研究实施、转化试点等,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与实践上,杨春颖一直在与她的团队在鼎力支撑集团公司的过程中不断奋勇前行,积累了经验与教训。与此同时,中心借助多种渠道,利用政府优势资源、行业协会大型平台和企业间联盟等多种方式,进行技术转让、合作开发、专利许可实施等转化应用工作。

立足系统院钱学森智库建设,四所(中心的依托单位)承担着建设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平台,推动航天和国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职责定位,未来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中心的发展和职责也给杨春颖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她将立足航天知识产权,继续书写在团结拼搏、执着创新中,书写在对航天知识产权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中。中心将在国家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航天知识产权事业助力航天梦实现的新征程中,再次踏浪前行,用高效的支撑能力、系统的研究方法、优质的服务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实现知识产权事业新的跨越。 

(2021.07.01 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