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22-05-10 15:34 作者:王志迁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网络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网络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顺利进行必须充分认清网络信息环境的现实状况,科学应对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之冲击,牢牢秉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严格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合力破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拓展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厚植伟大的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网络时代、推进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却远远滞后于网络发展,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使之适应新时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充分认清网络信息环境的现实状况

1.媒体全面渗透

新时代是一个传播渠道和方式日益丰富的时代,根据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8.54亿,较2018年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61.2%,较2018年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8.47亿,较2018年增长2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99.1%,较2018年提升0.5个百分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显著的变化,也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复杂性。伴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的改变,网络信息内容也呈现出两点变化:一是信息内容的海量化,传播渠道的变化归根结底是传播技术演进的自然结果,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海量化存储和呈现成为现实。二是信息内容的多样化,海量化的数据带来的是多样化的信息内容,传统媒体时代受限于渠道资源,很难实现内容的多样化传播,如今多样化的网络信息内容铺天盖地向受众袭来,涉及国际、国内、社会以及个人兴趣的各类信息无所不在。

2.注意力严重稀缺

媒体竞争需要以受众的关注为依托,因此传播者势必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吸引受众并锁定有效受众。然而,新时代网络信息环境的海量数据与多样内容导致受众注意力严重稀缺。受众能够在某一信息上停留超过几分钟,或形成有效点击,就已经意味着关注的形成和传播的成功,传统媒体时代的深度关注成为了新时代严重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可以说仅有的注意力资源也高度集中在以微信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平台上。根据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超过9亿人,其中 50% 用户每天使用微信时长达 90分钟,而 60% 的主流用户群体集中在15-29岁之间。因此,新媒体有效抢夺了受众的注意力资源,面对现实,传播者纷纷通过个性定制和分发实现对有效受众的锁定,从而实现更大的传播效力。

二、科学看待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1.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网络发展快速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不同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分享经验,同时网络能够不分时间地点快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理念,因此,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网络相比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它不仅可以处理文字和数据,也能够传递声音、图像、视频等,极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网络图文并茂、声色并绘的教育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很好地提升了教育的效果。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这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足够的,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有待提高,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主体的计算机及英语知识水平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挑战

网络信息的快速更替交换,人们思想遭受严重冲击,核心价值观遭受严峻考验。西方思想传入、不良思想传播对传统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冲击。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容易滋生怀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切实秉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以人为本与包容认同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显著特征就是利用网络载体及时向受众传递有效信息,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教育,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网络教育变得更具人性化,在完善教育模式的同时尊重个性差异,提高教育实际效果。

2.虚拟性与现实性结合原则

网络是虚拟的,但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的。虚拟环境容易产生虚拟思想,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形式和方法必须具有现实性,比如适时举行思想政治教育大会等,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放到会议上来讲。

3.教育与服务结合原则

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开发新的教育渠道,及时传播先进文化,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

4.信息深度挖掘与严格过滤选择原则

网络时代受众很难判断媒体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净化,全面科学地对网络资源进行鉴定与分析,对群体的整体思想脉搏进行把脉,对管理资源技术进行必要筛选与过滤。

四、严格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核心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表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建设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民。“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始终是带领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有序开展,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大力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中寻求智慧,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代新人,使时代新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3.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

新时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宣传教育的重要法宝,要发挥好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动员组织群众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作用。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引导人们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正确认识国情、世情、党情,对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进行科学性解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好阐释、解惑的重要作用,切实凝聚全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4.着力营造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阐释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向国际社会自信地展示新时代中国;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现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仍用冷战思维看待中国发展,对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指指点点,戴“有色眼镜”、曲解报道中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对外传播的能力,必须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道路、制度、文化自信等为中心内容的国际阐释及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五、合力破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方位和功能问题

历史方位在表象意义上是指历史发展时间进程和空间分布结合而构成的特定历史发展方向和位置,换言之历史方位是时空发展交汇的坐标系。在国家发展战略意义上,历史方位主要体现为一个国家发展所处的当下形势和历史走向。党的十九大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上,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内容、功能也要不断创新发展,如何科学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方位,如何精准认识我国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中去把握, 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等,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破解的难题。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媒体融合问题

随着科技发展,新媒体技术成为教学主要载体,受传统

教学理念影响,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重视,没有挖掘新媒体的技术价值,把新媒体简单的理解为办公媒体,缺乏对新媒体的全面理解。思想政治建设缺乏传播媒介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落后于新媒体技术发展。在教案设计还是教学实施,停留在传统课堂上,而旧方式是无法适应新媒体技术新领域的。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坚持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不创新教学方法,使得在新媒体技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举步维艰。此外,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技术滞后,他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简单的复制粘贴,与以前的传统课堂模式按部就班,没有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不平衡问题

当前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思维方式应用于思政课改革,从思政课教学供给重复、产能过剩、低端供给、无效供给现象和思政课教学供需失衡入手,协调思政课教学“供给侧”和“需求侧”矛盾,着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亲和力”缺乏的问题。需求差异问题,需求冲突,在现实教学安排上,强调个人需求和教学任务要求。新时代思政教育没有解决好思政教育的供求关系,没有获得较好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力度就是要精确判定,精准供给,才能实现精准思政与智慧思政的范式转换。

六、科学谋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以价值的引领建设精神的新家园

新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融入网络,而不是被动卷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方法、渠道等必须网络化,引领网络价值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精神家园。一要增强理论说服力和传播力。就是要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用理论解释和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要增强内容的公信力和吸引力。教育主体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传播正能量的网络内容,主动运用网络话语,客观、真实、透明、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受众理性对待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要注重方法的交互性和启发性。交流互动改变了以往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信息交流互动活动更好地调动受众主观能动性,促成受众自觉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四要重视主渠道的坚守和拓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需要继续坚守,但必须整合现有资源,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为新的渠道。

2.以实践的引导重构教育的新关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平等、包容和自觉。一要构建平等的信息交流关系。网络信息交流的方式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受众要进行平等的交流,教育主体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权威地位和身份来要求受众为信息内容背书,而是依靠信息内容获 得受众的关注和尊重。因此,教育主体必须更加重视受众个性需要和价值敏感性。二要构建包容价值对话关系。教育主体必须平等与受众进行价值对话,帮助受众应对价值冲突,启发受众认同、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以现实的需要夯实教育的新基础

需要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研究人的需要,才能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确定受众的需要。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有其阶段性和层次性。我国已经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阶段发展到“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阶段。因此,发展的需要就是受众的优先需要。二要注重受众个体差异性。受众实践历史具有个体差异性和鲜明时代烙印。这就表明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践行可能有先有后,同时,受众个性心理活动也有其自身特点。网络时代增强受众价值选择多样化、生活方式虚拟化。这势必提醒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过程,而不是整齐划一、一蹴而就的。三要促进受众自觉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教育主体必须通过促进受众自觉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网络降低了受众对教育主体的依赖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逐渐从教化模式向修养模式迁移,这就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网络的力量,在网络空间有效促进受众自觉修养。

4.以理论的话语引领网络的价值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聚焦理论热点、加深理论修养,通过网络技术扩大理论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核心价值观最需要引导的时候给予正确引导,通过理论宣教与生活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知。“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再生产须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针对时代问题及特征,建构符合现实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和话语内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下产生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对理论的质疑和不信任,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准确地把握网络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网络传播规律,认识到理论问题产生根源。新时代理论问题的产生根源无非就是理论跟不上时代步伐导致理论的解释力变弱,国内外势力的有意捏造与攻讦、大众思想价值观薄弱,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对理论问题的进一步解释和发展。

5.以问题的敏感回应网络的新潮流

网络时代如何能够在繁杂的问题中理清思路,解答最有时代特征的问题,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要强化问题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就是要不断提出问题、回应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才会不断进步。二要把握时代特征。三要掌握方式方法。就是要尊重规律、把握规律、研究规律、体现规律。问题导向就是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潮流,直面最新问题,提升理论水平,准确回答前沿问题。把握时代的发展脉络与问题的演化规律,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深入挖掘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6.以日常的沟通回应学员的关切

如何能够在日常交流沟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通过网络进行理论教育事关占领舆论高地、掌握话语权的问题?一要善于发现问题。这就涉及发现教育工作者与受众两方面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报告、主题教育、党课团课、专题讲座等开展,而基于微博、微信的传播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有效拓展受教育渠道,通过受众的关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新时代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绝大多数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受众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时地掌握相应的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受众的思想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同时教育工作者自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二要善于解决问题。网络社会使得很多的教学活动、日常通知、学术活动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因此,要经常地与受众就生活日常问题沟通交流、排忧解难,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沟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加注重理论的广度与深度,更好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实现理论的提升,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王志迁,江苏省党课名师、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理事、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响水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在《人民日报》《半月谈》《经济日报》《中国人大》《江苏通讯》等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多次参加全国省学术论文研讨会并获奖。

(供稿:江苏省响水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责编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