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岳:栉风沐雨创业路 顶天立地军工魂

2021-01-18 16:58 作者:邓丽君 吕月华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这是一名矢志为新中国军工事业奋斗终身的老军工人,他没有上班和退休的界限,亦没有生活与工作的分别,始终视党的指示为奋斗方向,把领航企业发展作为应尽义务,将职工群众的需求牢记于心头,燃烧激情,奉献智慧,走过了看似普通实则丰厚的大半生。如今适逢耄耋之年,他审时度势,蓄势待发,为新形势下民族军工事业的腾飞,再次扬帆起航。

在河北灵寿县境内,有一条河流——磁河蜿蜒流淌,伸向远方。老军工企业5444厂就坐落于磁河沿岸的灵山秀水之间,它就是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天圣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天圣工业”)。老厂长任振岳自61岁上任以来,带领全厂职工艰苦奋斗18载,摸索出科学的发展路子,持续推出高端新产品,保住了职工“饭碗”,守住了生态环境,为振兴地方经济、壮大国防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事实上,这份成绩单不过是他奋斗生涯的一个小小缩影。他那长达半个世纪的军工征程,虽然折叠了他的步伐与速度,却也丰满着他的灵魂与梦想,他先后经历四次艰苦创业,屡屡受命于危难之际,均力挽狂澜,盘活企业,造福一方。

天之骄子 投身军工

上世纪60年代初,学无压力的任振岳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成为村里历史上第二个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子”。身处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任振岳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另一方面则照例以一名活跃分子的形象积极参与着各种社会教育活动。

新中国才成立不过十余年,国内外形势都极为复杂。国际上,印度在苏联、美国、英国的支持下,在边界挑起事端,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台湾当局在美国的支持唆使下叫嚣着反攻大陆……面对着随时可能爆发的重重威胁,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1965年计划刚要(草案)》,决定从1964年起加紧进行战备工作,发动人民在我国的三线地区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称“大三线建设”。而所谓三线地区是指长城雁门关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云、贵、川、陕、甘、宁等在内,共涉及13个省区。就国内环境而言,也不容乐观,1966年爆发了有“十年浩劫”之称的“文化大革命”。

在这一复杂形势下,本该于1967年毕业的任振岳受到影响,先是延迟一年毕业,被分配到国防科工委52所,随即又被调往安徽某部队,接受继续教育并参与地方建设,这一呆就是两年。1970年8月,一纸调令将任振岳从安徽湿地带到河南某山沟里。在仅有几十个职工的兵器5143厂,风华正茂的任振岳以学徒工的身份从此开启了他的军工职业生涯。

那既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也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偏僻崎岖的山沟,几十名职工一趟趟往返于5公里外的火车站,钢筋水泥来了,就一包包肩扛着运回去,大设备来了,就拉着绳子,喊着号子,一米一米地往前挪,就连车间厂房也都是大家伙儿干打垒做起来的。那些年,无论是响晴的白天,还是灯火通明的夜晚,几十颗心在“战天斗地”大无畏精神的鼓舞下,愣是用这些个土方法创造出了企业的一草一木。国家没有资金,不能等靠要,只能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也练就了群众的意志和能吃苦、能拼搏的精神。再后来,伴随着工厂的发展,周边还建了公园、泳池、剧场,陡然变成了花园式工厂。这样的场面在今天看来不可想象,在任振岳口中则是“各个团相互比赛,气氛特别好”。他再三强调,不单单他个人如此,而是“我们这一代人付出都不讲条件,不怕吃苦困难,就怕没事干。有事儿做就像士兵有仗可打一样兴奋。”并以极轻松欢快的口吻说,“人生的乐趣就在于解决问题。”

陕西人任振岳在河南这家兵工厂工作长达22年,一路上从学徒工、技术员、车间主任、副总工程师,一直做到副厂长。工厂也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了5000人。这期间,他从老钳工、老工程师们身上吸取宝贵经验,更从挑战中寻求解决难题的路径。不管厂里引进什么设备,只要没人懂技术,他便第一个冲上去,一边自学一边带人实践维修,就这样,厂里的第一台俄罗斯进口机器、第一台水压机,都是他带人维修的;厂医院的大空调安装调试、第一个冷库主机试机调试,也都是他亲自挂帅调试。就这样,使命面前,任振岳不断地给自己加码,最后给自己的定位是“成为机电液一体化的专家”。有一年,为了解决一个技术上的难题,他特意去北方交通大学进修半年,再回厂里,不仅学以致用攻克了难题,还作为教师给厂里的电大学员们授课,将知识传播出去,而这些都是自发且无偿的付出。

任副厂长期间,在没有图纸没有经验的前提下,任振岳亲自组织指挥了107火箭弹的生产线建设,并创造了当年接产、当年建线、当年生产33万发的行业奇迹。当然,奇迹的背后是他若干日子的不眠不休,是职工们的加班加点,尽管他自己累得吃不下饭,却不忘夜里2点安排职工加餐。当年的拼搏留下了“8·31精神”,换来了干部群众的团结一心。

在通讯不发达、文娱生活不丰富的年代,为什么职工群众普遍葆有旺盛的活力和干劲儿?任振岳表示:“厂里的一些老工人都是山西军工厂老职工,都是老军工,他们身上都带着打黄崖洞时期就形成的老军工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艰苦创业,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若问军工精神是什么?那就是当年搞大三线建设时从实践中总结出了16个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他还坦言,这种军工精神在今天同样适用,驱动着军工人从无到有去创造,从低谷走向辉煌去发展。

临危受命 扭亏为盈

转眼间来到了1990年8月。历经20余年的摸爬滚打,副厂长任振岳凭借在5143厂的骄人成绩,被调往山西侯马,出任5402厂的厂长。这是一个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企业,没有拳头产品,职工没有收入,还欠下许多外债。任振岳一到任,在充分了解情况后,立刻着手整顿班子,调整思路,亲自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石油钻铤的科研与生产建设,同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改造厂房、建设生产线,仅仅用两年半时间,便生产出高精度石油钻铤,打破了我国石油行业对进口钻铤的依赖,填补了石油钻铤技术的空白。

天圣工业企业风貌

其时,5402厂是一家只有1400多人、规模较小的兵工厂,同时参与角逐搞钻铤研发的还有当时系统内另外两家大企业。在劣势突出的情况下,为什么5402厂所推出的石油钻铤一举成为全国最优、产量全国第一的明星?这得益于任振岳独到战术的运用,他称之为“田忌赛马”。当竞争对手用一个车间的力量钻研新课题时,任振岳则是举全厂之力来攻坚克难。对于当年的“逆袭”,任振岳依然强调,作为厂长,带领企业走出低谷、走上发展之路是义不容辞的,“关键是态度要端正,因为军工无小事,把小事当大事来抓,而且一定要抓到底。”

1993年6月16日,在任振岳的人生履历中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任振岳带着考察团从美国满载而归,刚落地北京,尚来不及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新的调令就落在了他的手上,下一站是位于石家庄市的197厂(即河北太行机械厂)。来不及思索如何应对挑战,他当日就启程了。这一走,带走了管理经验与创业智慧,却也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原来,继钻铤的成功之后,任振岳踌躇满志,乘胜追击赴美考察学习,冀图攻克钻杆技术,以彻底扭转依赖进口钻杆的局面。不成想,原计划就此搁浅,而业内国产钻杆十年后才得以问世。

接手的197厂是一派了无生机的景象:生产线上没有军品也没有民品;生活区里一片简陋的平房,老职工们住在没有暖气的屋子里,冻得瑟瑟发抖;对外联络的电话机还是老式的纵横机,只有一根电话线,不能同时开展业务;外债未平,银行坚决不肯放贷款……

面对困难从来不识愁滋味的任振岳,这时候在管理上已经颇有心得了。他认为,管理企业并不复杂,主要抓两大方面,一则抓生产,二则抓职工困难。到任两天后,任振岳组织召开全厂大会,先是全体动员打扫卫生恢复元气,然后想尽办法向银行申请贷款,着手建有暖气的家属楼。产品和市场方面则瞄准纺织行业的难题——粗纱机的生产,同样从打破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着手。不管具体到哪一个环节,都是发动职工群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同年,在企业尚未实现扭亏的情况下,任振岳应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组的邀请,参加为期一周的节目录制,就当时大中型企业大面积亏损现象同台对话寻找出路。作为亏损企业代表,任振岳坦然以对,阐述了自己的思路: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三个条件,一个好机制,一个好产品,一个好带头人。而这三者的关系是,没有好机制不要紧,有好领导就能产生好的机制;没有好产品也不可怕,有了好带头人也能推出好产品。总之,企业带头人是核心要素。

后来,任振岳果真再次用实际行动为这个观点做了完美诠释。盖房子、装暖气等民生问题的解决为任振岳的领导赢得了职工及家属上万人的拥护,接下来便是大搞生产了。197厂生产的粗纱机产品以品质胜出,一下子在纺织行业内叫响了,全厂生产总量达到全国总量的46%,职工的饭碗问题解决了。任振岳并不满足于此,作为军工企业,民品的研发是为了生存,而推出过硬的军品才是巩固实力的关键。瞄准当时我军急需的高级炮,下大力气狠抓产品研发,最终完成了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令我军拥有能够对付北约三代主战坦克的“杀手锏”,助力国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其间,还主动出击,拜访德国企业,抛出合作的橄榄枝,最终促成合资企业的落成,采用德国技术生产出性能可靠的刹车片,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一度几近凋敝的197厂这时以一年四五个亿的产值蜕变为兵器系统的利税大户,职工福利更是今非昔比。

几次作为空降兵临危受命,任振岳都是以光杆司令的形象出现在职工面前,来时不带来一兵一卒,走时不带走一针一线。他重视管理,强调“管理出效益,出成果,出人才”。既有刚硬的规定,“要求别人的事,自己首先做到,最简单就是按时上班,有事请假(跟相关人员打招呼)”。同时,“要在群众中树正气就是领导班子先树正气,刹住歪风邪气”;又有柔软的人文关怀,“与其自己带外来者去管理不如让他们换思想”“从爱他的角度出发去管理,不要一棍子打死”。

“得民心者得天下。”任振岳认为,所谓企业管理,实际上是要依赖职工群众,发动职工群众去实现自我管理、共同创造。如何能走进职工的心里?作为“大家长”“主心骨”,永远把群众挂在心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而衡量一把手的管理好不好,不要看职工说什么,而是要看他们怎么做。在他走过的企业里,没有人消极怠工,只有一呼百应。对此,他倍感欣慰。当年,退休职工们住上了温暖如春的房子,自发到厂长办公室来表达感谢,其情其景令他终身难忘。1998年,“杀手锏”高级炮被运往驻港澳部队扬我国威时,职工群众沿街敲锣打鼓,目送集体成果踏上南下旅程,大家的激动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绵延至今。

坚守初心 为梦续航

当我们跨入21世纪,“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成长于毛泽东时代”的任振岳也迎来了自己的花甲之年。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发展轨迹,或许,有的人看到的是夕阳,考虑的是激流勇退;而在任振岳,看到的则是机遇,考虑的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2002年春,61岁的老厂长任振岳带着新任总经理赴北京汇报企业发展新思路。不料,这一趟带回来的不是更上一层楼的鞭策,而是接手另一家托管企业5444厂(河北第一机械厂)从头再来的委任状。

2020年12月15日,天圣机械与中关村产融科技园、中城宜康公司签约共同打造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园

一到任,任振岳就接到一份清单,上面罗列着若干未完成问题和待解决问题,此外还有600多名在职职工和800多名退休职工。一言以蔽之,就是有发展的企业各有各的优势,而破产企业普遍存在人心涣散、缺乏拳头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

结合新形势,任振岳动员职工和领导班子入股,组成了一个混合股的新公司,即今天的天圣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又将那些住在车间的职工请出来,垫资盖房,再次提倡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广大职工勤俭持家,通过挖坑种树、捡石头铺路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厂区生态环境、自建家园。很快,涣散了的人心逐渐凝聚起来,军工精神又回来了。

作为企业,推出好产品永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基础,任振岳想到了组装细纱机,毕竟,在生死关头盘活企业是第一步。于是,不到2个月时间就组装出一台价值八九万元的细纱机,由于品质好、价格优,产品不仅在国内纺织业销路畅通,还出口到巴基斯坦等国际市场。

作为企业掌舵人,永远考虑生存和发展的问题。2004年,天圣工业为避免过度竞争和发挥自有优势,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舍弃民品生产线,集中力量抓军品的研发与生产,为我军陆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天圣工业闯过了18年的风雨,迎来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在省、市、县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产品更加多元化发展,已有四五个高精尖产品问世,还有十几项在研项目。当前,面对军工生产任务激增、军工研发需求大的两大发展机遇,天圣公司与行业优势资源单位强强联合,聚焦于打造高科技、高性能、低成本设备,进一步提高其精准性、目标性,为陆军插上翅膀,在现代化局部战争发挥更大乃至主导作用,更多地参与战争,发挥保卫国防的作用。

依托灵寿县紧挨正定国际机场、在建轻轨项目不日将问世的地理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优势,以及拥有丰富的无污染水源、矿产等资源优势,天圣工业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任振岳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有了更加开阔的发展思路,并以舍我其谁的姿态,规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天圣工业将扛起军工事业的大旗,在磁河沿岸搞新型工业区,创办高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园,吸引更多有军工理想的企业参与进来,打造军工产业航母,让军工精神发扬光大,让军工事业更加壮大,从对陆军的单一支持,陆续延伸到空军、海军、航天等领域,为现代化国防做出更多贡献。

行将迎来80周岁的任振岳依然精神矍铄,乐观豁达,将学习和奋斗视为人生主旋律和养生法宝。回眸50载军工路,作为企业带头人,他笑称“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儿”。他以“当农民就要耕地”“是萤火虫就会发光”自比,视担当使命为家常,“尽管每一次转折都是爬坡,能不能爬上来都是未知,但是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忠诚于党的事业,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发挥‘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以乐天的心态实实在在干活,带领企业艰难地一步步往前迈。”早在2008年,相识30多年的某部队领导这样评价他:“夫生天地间,为人者诚,为富者善,为商者信,为官者正。”而他却将这段话记在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自勉。

身为一名老军工人,在抗击新冠疫情常态化和国际形势扑朔迷离的当下,他远见卓识,立足军工事业的第51个年头,选择主动出击搞第五次创业,并以“胆识、见识、学识、悟性、理性、韧性”12个字自勉,用“再大干十年”的决心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誓将余生与国防事业紧紧捆绑,为军工产业的升级发展再添活力。


【 人物简介 】

任振岳,1941年生于陕西省淳化县,河北天圣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6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分配到国防科工委52所,1970年又分配到兵器5143厂,从实习工人、技术员、车间主任、副总工程师,一直做到副厂长。1990年起,历任兵器5402厂厂长、197厂厂长和5444厂厂长,以先进的理念、灵活的机制,带领企业搞科研,生产高精尖产品,多次实现行业技术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企业扭亏为盈。多次被兵器系统评委优秀厂长。


千年古县 生态花园——灵寿县

灵寿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石家庄市西北部,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人口35万,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定点帮扶县。

灵寿是“千年古县”。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古中山国定都于此,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置灵寿县,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人文璀璨,古中山国遗址、北齐幽居寺、明朝傅氏牌坊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人杰地灵,著名历史人物乐羊、乐毅、曹彬、曹皇后、韩亿父子、傅氏家族、知县陆陇其等20余人见于史书和地方志。

灵寿县风光

灵寿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彭真、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晋察冀边区政府、边区造币厂、抗大二分校曾长驻灵寿,慈峪暴动、陈庄歼灭战等战役享誉全国。

灵寿是生态强县。资源丰富,蕴含金、银、云母、大理石、铁、钼等49种矿藏。黄金储量20吨,百碎云母储量、产量全国首位,大小水库29座,森林覆盖率59.47%,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中国金针菇之乡”、“河北省食用菌之乡”、“国家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丹参、知母、天花粉等道地药材优势明显,我们的“灵寿丹参”是中国地标产品;“太行龙井”是全国纬度最高的优质绿茶产研基地,被称为南茶北引突破“三八线”的种植奇迹。

灵寿是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之城,自然景观、文明历史、革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了山水湖相得益彰、红古绿交相辉映、多业态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分别举办石家庄市第四届(灵寿)旅发大会和第四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拥有4个国家4A级景区,其中五岳寨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誉为“河北省省会后花园”,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50000个,属于典型的“康乐气候”,被誉为“天然大氧吧”。秋山、水泉溪、横山湖、漫山花溪谷、三梦山、神仙洞、五郎寨等十几处各具特色的生态观光点和特色度假区,已成为避暑休闲、享受自然的网红“打卡地”。

灵寿县五岳寨风光

灵寿是融合创新的产业发展之城。产业发展迅速,紧紧围绕河北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石家庄市构建“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在“四大经济板块”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打造建筑工业化产业集群,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和产城教研深度融合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灵寿距省会石家庄市区30公里,距石家庄国际机场、京珠高速、京广铁路均为20公里。距雄安新区150公里,北京260公里,天津300公里,地处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朔黄铁路、京昆高速、西阜高速穿境而过并设站。京赞路、207国道、宝平线、正南线等国省级公路构成灵寿骨干公路网,是晋煤及西北部山区矿产品外运的主通道之一。灵寿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点发展区域,前景无限可期。

(2021.01.01 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