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内涵:最具竞争力并可持续的致富法宝

2020-12-31 15:22 作者:邓丽君 王 爽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欠发达地区往往工业开发较为滞后,资源及环境状况较好,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这是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融合必然是大势所趋,但更需牢记的是:生态是旅游的根本,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黔南发展茶园脱贫致富

森林旅游也是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独立成篇,是因其对脱贫攻坚贡献的“生态力量”不容小觑。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开展了我国贫困地区森林旅游扶贫成效、潜力评估及发展策略专项研究,据测算,2018年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5万户,147.5万人,受益人数占贫困人口的9%,年户均增收5500元,尽管这一数据非2020最新数据,但足以说明森林旅游助力的脱贫攻坚成效,可谓相当耀眼。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18亿人次,占国内年旅游人数的近30%,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国家林草局森林旅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鑫峰直言,森林旅游已成为继经济林产品与采集业、木材加工与木竹制品制造业后,第三个年产值突破万亿元的林业支柱产业。

中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区、沙区,近50%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在贫困地区。森林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贫困地区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实现增收的通道。一些贫困地区,虽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欠发展,但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这些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很多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脱贫,让生态旅游资源转变成了产业优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重庆市的国家级贫困县,10年前,这里的旅游景区建设几乎一片空白。2019年,彭水县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多亿元。单就彭水的阿依河景区,直接解决了当地500多人的就业问题,景区还建设了165个扶贫摊位、129间扶贫商铺,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经营。大批游客的到来,带动了阿依河景区周边11个镇(街)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家乐的发展,20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因旅游受益,5万多人脱贫。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县生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旅游的魅力如此巨大,事实上,在中国的生态旅游扶贫路上,如此“凤凰涅槃”的故事,在云南、贵州、广西、山西、宁夏、新疆、甘肃、西藏……都在上演着,我们发现,这个过程中,打造差异化和特色化,越来越成为依赖生态旅游脱贫地区的着力点。对于旅游业而言,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呈现不同区域间独特的自然景观、地理风貌、人文风俗,是树立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招。这方面,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做了一个好的范例。

位于湘桂交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有人口1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八成,是中国中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全县山地居多,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秀美的山川、壮观的梯田、良好的生态、神奇的温泉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让游客流连忘返。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县城,竟拥有“世界梯田原乡、世界滑石之都、中国红玉之乡、多民族生态博物馆、康寿养生胜地、党的民族政策发祥地”等多个特色旅游品牌。

让人难以想到的是,这里曾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点帮扶的4个国家贫困县之一,2015年底时,全县还有贫困村59个,贫困人口29415人,贫困发生率18.7%,扶贫任务可谓十分艰巨。

在发展路径选择上,龙胜县明确了“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意图将全县2358平方公里土地,建设成为开放式的生态公园。这一决策,直接导致70多家木材加工厂被关停并转,禁采河沙、禁伐阔叶林、禁止新批建水电站、禁渔等系列措施接踵而至,大刀阔斧的生态治理后,便是大阔步的发展。

梯田是人类田埂劳作的精华之作,龙胜县的龙脊梯田更是享誉世界,不仅因其22.8万亩的宏大规模,如链似带,还源于其差异化的梯田旅游供给产品,如布尼梯田重点打造花海梯田;古壮寨推出彩色梯田;小寨播种植油菜花以延长梯田观景期;张家苗寨推出集插秧、摸鱼为一体的农耕体验……目前,龙胜梯田农耕旅游开发面积已达12万亩,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龙胜县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30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和1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让龙胜县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做足特色文章,龙胜县深度挖掘民族技艺、民族音乐、民族习俗、民间传说等,差异化建设了苗族油茶小镇、瑶族服饰小镇、侗族红色小镇、壮族渔歌小镇四个民族特色小镇,同时挖掘提升了苗族“跳香节”、瑶族“晒衣节”、侗族“冬节”、壮族“梳秧节”等87个民族节庆,成为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如今,全县各民族村寨展示民族文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随着龙胜县生态优势的日益凸显,第一批“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单位和第一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建成,一批饮食养生、中药养生、温泉养生旅游项目得到开发,具有唯一性和地域性的绿色食品,如龙胜凤鸡、龙胜翠鸭、龙脊辣椒、龙脊茶、地灵花猪、龙胜红糯,竹笋、黄金菊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有机认证,目前,龙胜县绿色农产品每年出产1.5万吨,有机食品100吨,产值达17亿元。

以生态旅游兴农富民,为龙胜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百姓参与“旅游合作社”分红高达670多万元,最多一户分得5.6万元,最少的一户也超万元。2019年4月,龙胜县脱贫摘帽,当年全县接待游客更是达到995.40万人次,同比增长15.7%。

龙胜县在旅游扶贫工作中正是抓住了资源的特色和内涵,让延续历史文脉的主体活了起来,并以此“穿针引线”,写就了文旅融合的脱贫大文章。

生态旅游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途径大多来源于就业、个体经营、种养殖和租赁入股等四个方面。模式上,有类似龙胜县的全域带动模式,还有资金、政策、能人、特色资源等带动模式,但无论怎样的形式和机遇,从长远来看,可持续性的生态旅游,都离不开对于地方人文精神和人文生态的守护和挖掘,因为中国社会从来都是一个乡土社会,而乡土文化则是中国文化的本源,所以深入探究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涵,同时加以科学地统筹,无疑是未来生态旅游走向更美好未来的重要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