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与丁香一处开

2021-01-15 10:23 作者:查干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昨夜梦中,闻有清脆的鸟鸣声,是我的小白玉在叫我。它辞别这个世界,已有十余载,然而一直让我魂牵梦萦。小白玉一身洁白,像玉。鸣声清脆悦耳,举止温文尔雅,讨人喜爱。小白玉常常落在案头,看我写作,一动不动,是一只通人性的小精灵。

梦醒,披衣,去开楼窗,只是不见小白玉轻盈的身影。而月色,却显得这般地安静柔媚,朦胧中透出,淡淡的愁绪。或许,这只是与我此时的心境有关,与月色无涉。

举目四顾,古城夜色依然安静神秘,依然庄重典雅。东南方向的那一片高楼群,眨着警示灯眼,一闪一闪的,提醒航班,绕空而行。恰在斯时,有一股轻风,直攀楼窗而来,且带有一股熟稔的,久违了的清香。不错,是楼下那几株,已经伴我们几十年的紫丁香和白丁香,早于花期,急切地绽开了花瓣。我的小白玉,是极喜欢丁香的,落在枝间,不愿回家。或许今夜,她趁梦境来告诉我,丁香开了。

今年的春天,来得甚早,起码早了月余时光。花木们,似乎不在乎节令,不在乎顺序,胡乱地开将起来,而且群聚,兴高采烈。你瞧,河边的迎春还未谢,园中的玉兰仍在开,而桃花、海棠、紫叶李、杏花、马莲、红叶碧桃,甚或樱花,都已绽开笑容,映水而生了。只是这丁香,也来凑热闹,是使我所料不及的。她的花期,提前了月余,也够性急的。因为,她是属于地地道道的——晚春花木。

至此,我睡意全无。披衣,下楼,去迎接丁香们的回归,说不定我的小白玉,也在那里等我。我轻轻地抚摸花叶,欢迎她们的到来!她们则报以阵阵清香,且轻轻扭动腰肢,脸上似有青春的羞涩在浮动。其中三株,为紫丁香;另外两株,为白丁香。她们依然是一身青春朝气,优雅单纯,无邪,与往年没什么两样。西方人,把丁香看作青春年华的象征,是有道理的。丁香,亦称:丁子香,或者鸡舌。显然,是来自乡间的称谓。她一般在五月开花,九月结果。人们称她为:爱情之花,定然有它的来由和渊源。一株丁香开起花来,她所施放的清香,足可以灌满一条街巷,或一片楼群。就如斯夜,她的香气,竟然飘升到我18层的星野斋窗口,诱我下楼,去造访于她,趁着这梦幻般的月色。眼前有花影,梦中有鸟声,喜人,亦忧人。

在我们古代诗人的诗行中,丁香,大多以多愁伤感的形象出现。譬如,唐诗人李商隐有:“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句。宋词人李清照有:“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之慨叹。而在现代诗人戴望舒笔下,丁香则是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了。她,“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于是,这株拟人化的丁香,优优雅雅,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里,人,是微雨中的丁香一株;丁香,是含着愁怨的美人一位。她与她,互为传神,融为一体。从此,叫你记住她,不再淡忘,并且喜欢她,疼她,成为一种久长的期待。一首诗,使一种人间花木,从此融入人们心灵,因而变得永远,这是诗歌的力量。惟有诗歌,仅用淡淡几笔,就可以勾勒出:忧郁的小巷、湿湿的石板路、潇潇夜雨、撑着油纸伞的,结着愁怨的,丁香一般的姑娘……这样一些阴柔委婉的诗意氛围,让人止步、徘徊复徘徊、回首再回首。

我是喜欢五月丁香的,也喜欢八月桂子。她们芳香四溢,却拒绝妖冶、扭捏;她们优雅柔美,却不去哗众取宠,勾人心魂,是一群书香女子模样。假设,八月桂子,也在此刻,来与丁香一起展容争艳,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她们的清香,虽然各异,却都会醉人心魄,使蜂蝶和访客,顷刻便安静下来。你看:一个是属于晚春尤物;一个是属于仲秋奇葩。我们希望,她与她,可以在此会会面,诉诉衷情。或许,她们是姐妹,或者远亲,也不一定呢。这种奇特的感觉,不仅我有;古人,也曾有。譬如,唐朝末年那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人物——黄巢,就留有一首这样的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他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前来。有朝一日,我要是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现在,我来借用它的诗句,并且改动两个字:“报与丁香一处开”,算是同样的期望表述,我想,他是不会太介意的。其实,叫八月桂子,来与五月丁香一处开,对现代科学而言,并非难事。只是,我希望,是自然界的一次灵性安排,而非人工强制造就。犹如今春,不少的花木,跨越各自原有的花期,开在了一起,热闹非凡,亲昵有加,不仅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心如酒醉。这是一个好的兆头,这座古老的都城,究竟在酝酿怎样一个喜讯?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查 干

蒙古族。历任乌兰察布盟文联主席,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朱鹮代言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爱的哈达》、《灵魂家园》等,另有散文、散文诗、诗评见于海内外华文报刊。曾获国家、省、自治区文学奖18次。

(2017.05.01 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