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名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海名家 > 正文

书画家王有英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2-20 10:28

王有英,字元鼎,1964年生于青海,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高研班画家。清华大学刘怀勇教授工作室画家。书画篆刻等作品在全国,省,市级入选参展60余次,美术书法论文发表10余次。中学高级职称。

艺术年表:

1992年书法作品在纪念续范亭将军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入展。(山西省书法家协会)

1993年书法作品在第二届“红军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二等奖,并被中国红军纪念馆收藏

1993年10月30日国画作品经“八卦杯”国际书画大赛中由八卦陈列馆收藏。(中美协)

1996年6月书法作品在青海省大中专学生书画比赛中获二等奖。(青海省委员会)

1996年11月书法作品在“和平杯”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中获优秀奖

1997年1月论文《良好习惯易成才》发表在《青海日报》上。

1997年5月论文《略论语文与数学》在当代教师“五个一”征文大赛中获三等奖。(湖南省文联)

2000年8月本人在全国中、小、幼美术教师书画精品展评比中,书法作品荣获银奖。(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2001年6月美术专业论文《有关书法用笔浅谈》发表在《学习与实践》上,(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9-10期,美术专业论文《教学、能力、素质——美术教育略谈》发表在《青海教育》

2004年7月书法作品在“庐山杯"全国文艺作品大赛中获优秀奖

2004年8月书法作品获第三届“黄河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优秀奖

2004年9月美术作品《娘娘山泉》在青海省“新西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省美协)。

2004年论文《学生不宜使用圆珠笔和自动铅笔》在大型教育文集《教育纵横》中被评为二等奖,并出版(国家级)

2005年4月在庆“五一”即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西宁地区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中书法获优秀奖。(西宁市文联)

2007年1月19日在“上联杯”首届海峡两岸名人书画大展中书法作品获优秀奖,并发表在《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年10月18日书法作品在2007年青海省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展中获优秀奖(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7年11月书法作品在第二届“和平杯”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中获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文人书画家总会主办)

2008年3月15日在首届“兴安杯”全国书画大赛中,书法作品被中国书画家报、兴安盟兴安书画院收藏。(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主办单位:中国书画家报、中国书画家联谊会)

2008年4月书法作品在“1978——-2008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作品北京邀请展”中获金奖

2008年4月22日国画作品《山水》在青海省第八届中国画展中获优秀奖(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8年7月19日在迎“奥运”西宁——-格尔木书法联展中获优秀奖(西宁市文联、西宁市书协)

2008年7月25日在迎“奥运”青藏铁路通车二周年青海省书法作品展中获优秀奖(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书法家协会)

2008年9月书法作品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出,并发表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书画展作品集》

2008年12月论文《初中书法教学三要点》发表在《阅读与鉴赏》教研中

2008年9月在中国·芮城首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大赛中书法作品获入选奖。(主办单位: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山西省文联)

2009一2018第十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中,书法作品被书法艺术组委会收藏

2009年书法作品《三国演义开篇词》在“鸿蒙杯"三国文化名家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中国书画报,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2009年1月书法论文发表在《阅读与鉴赏》

2009年1月书法论文《书法教学三要点》获青海省第二届理论研讨会优秀奖。(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书协)

2009年6月书法作品在第八届菲律宾——中国——日本国际书画大赛中获中年组二等奖

2009年9月书法作品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西宁市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协)

2009年9月书法作品在《走进上海第五届“中华杯”共和国六十华诞》全国书画大展中获铜奖

2009年10月书法作品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青海省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书协)

2011年书法作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宁地区书法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并在青海省博物馆展出。(西文联,书协)

2012年书法作品在“义海杯”青海省安全生产月活动书法作品展中获优秀奖(青海省书协)

2012年8月书法作品在全国《中国农村文化节书画展中》入展。(清华,北大艺术学院)

2017年书法作品在“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一西宁地区书法作品入展并获优秀奖(西宁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协)

2018年书法作品在《赞美青海湖》入选"丹青绘就改革开放路,翰墨抒怀民族复兴梦一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展并参展(民革省委,省书协)

2018年书法作品在“诗意青海书法晋京展中入选(省书协)

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德令哈市建市30周年"全省书法作品展中书法作品入展。(青海书协)

2018年“多彩循化”全省书法作品展书法作品入展(青海书协)

2018年8月书法作品在“践行两个绝对“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西宁地区书法作品展中获优秀奖。(西宁市委宣传部,西宁市文学艺术联合会,西宁市书法家协会)

2019年8月书法作品《道德经摘录》在“大美青海.魅力三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省优秀群众文化展览中获优秀奖。(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9月书法作品在“西宁册页.书咏夏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西宁地区书法作品展”中获优秀奖。(西宁市委宣传部.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0年篆刻作品入"建设国家公园省,传递大美青海"篆书篆刻汇报展(青海书协)

2021年绘画作品《群岩脚下有新屋》入选民革青海省委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展并参展(民革青海省委)

2021年论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发表在《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并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2021年书法作品在“迎接百年华诞,劳动创造幸福″全省职工书画展中获优秀奖(省总工会,市委宣传部,市文联)

2021年论文《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发表在《现代中小学教育》(国家级期刊)

2021年《初中美术教育研究》独著出版(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2022年书法作品发表在《诗意青海书法晋京展作品集》(青海书协)

2022年论文《解读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发表在《中国文艺家》中(中国文联主办)

2022年国画作品《和谐家园》在“中国梦,劳动美一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全省职工书画展中获三等奖,并被职工书画院收藏(西宁文联,宣传部,青海省总工会)

2022年10月书法作品《行书条幅》在"中国梦,劳动美一一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全省职工书画展中获优秀奖。(省总工会,市宣传部,市文联)

2024年中国画在庆祝建国七十五周年《全国首届新水墨中国画作品展》中入展并获优秀奖

2024年工笔画《高原盛典,给党献礼》入选青海省第十五届美术作品展(省文联,省美协,青海画院)

2024年青海省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书法作品《黄庭经》入展。(青海省书协)

2024年青海省廉洁文化书画展中篆刻作品入展(省书协)

2024年西宁市书法家协会第六届河湟篆刻艺术展中篆刻作品入展(市文联,市书协)

2024年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中书法作品入围(青海选区)

2024年国画作品《壮美坎布拉》在《强国复兴有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美术作品网络展中入展

2024年作品入选万年浦江——202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画《庭园深深享安宁》。(中美协)

2024年美丽乡村·生态中国——青海省第二届架上连环画展《留守儿童小军的成长史》(省美协)

关照自我,更上层楼—— 王有英

在中国画的世界里,写生不仅仅是对自然物象的描摹,更是一种关照自我、深化艺术修养的过程。在写生中,画家将自我情感、审美理念与客观对象相融合,从而创作出既有生活气息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关照自我是中国画写生的首要任务。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这些都源于画家对自我内心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在写生过程中,画家需要静心观察自然,同时也要反观自身,思考如何将个人的情感、气质和审美融入到作品中。通过不断关照自我,画家能够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更上层楼则是中国画写生的追求和目标。写生不仅是对自然物象的再现,更是对艺术境界的提升。在写生中,画家需要不断挑战自我,突破已有的艺术成就,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这需要画家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能够发现自然中的美,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画写生中,关照自我与更上层楼相辅相成。关照自我是更上层楼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深入洞察自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而更上层楼则是关照自我的目标和动力,只有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才能在写生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因此,对于中国画家而言,关照自我、更上层楼是写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写生中,画家需要不断关照自我,挖掘内心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要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个人特色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为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画肓目自学,取法不高之困局——王有英

中国画,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与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审美理想。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中国画的学习途径愈发多元,其中不乏一些肓目自学者。他们或许出于热爱,或许出于好奇,却往往因为取法不高而陷入困局。肓目自学中国画,往往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中国画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绘画基础以及长期的实践积累。然而,许多自学者往往只凭一腔热情,缺乏对中国画基本理论、技法及历史的深入了解。他们或是一味模仿古人的画作,却未能领略其中的精神内涵;或是仅凭自己的想象创作,却缺乏中国画特有的韵味与意境。

此外,取法不高也是自学中国画者常犯的误区。他们或许选择了一些水平不高的教材或网络资源作为学习对象,从而导致自己的绘画水平难以提升。中国画讲究“师法自然”,但并非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要通过观察、提炼、概括等手段,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因此,自学者在选择学习对象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水平较高的作品,以便更好地领悟中国画的精髓。要克服肓目自学中国画、取法不高的困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自学者应加强对中国画基本理论、技法及历史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画的内涵与外延。其次,自学者应多向专业画家请教,虚心接受他们的指导与建议。最后,自学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与文化修养,以便更好地把握中国画的韵味与意境。盲目自学,指没有教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大部分自学的人,在成长的路上走了不少的弯路。同时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气”。陆俨少先生讲过:“吃第一口奶,非常重要。因为你一生,都可能受其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入手的第一位老师。非常重要。孙过庭书谱说:“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的至理名句。老师选学生是居高临下,学生选老师是仰观求道。对一个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不应取决于他的声望和他的作品。而是衡量他,如何用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严谨细致的指导学生,有一条正确的学习之路,而不是临摹和照搬老师的作品。这样的老师误人子弟,教出的学生也不会有出息。

总之,中国画的学习需要耐心、毅力与智慧。只有克服肓目自学、取法不高的困局,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中国画的魅力与价值。画的学习途径愈发多元,其中不乏一些肓目自学者。他们或许出于热爱,或许出于好奇,却往往因为取法不高而陷入困局。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

柯桐枝花鸟画艺术赏析(二)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04

许泽亚:海防卫士有力,社区管家用心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8-29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