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夏广祯作品赏析

2024-02-02 15:38 作者:夏广祯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夏广祯,笔名:  夏厦,汉族,山东书坛六十年六十家、泰山书画百家当选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被北京琉璃厂网列为一百位推荐艺术家。山东文艺界六十年六十家推选委员会为其授奖词中表述:“他的作品尽显力的张扬和势的讴歌,以雄浑豪宕、刚柔相济、遒逸飘洒的风格,在泰岱之地书写出齐鲁书风的大气与厚重” 。

自幼酷爱书法,刻苦自学,广采博取,从唐楷入手,继研汉隶、魏碑、金文、汉简、二王行草、张芝王铎大草、张旭怀素狂草,软硬笔诸体皆攻,以草、隶书见长。作品百余次在全国和国际大赛中入展获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等展出,赴国内外巡展。入展“中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东北亚国际书画展”、“北京奥运展”、“广州亚运展”、“上海世博展”等,获山东省“国学名句书法大赛”、“‘滕王阁杯’中国文学艺术大奖赛”等多项大赛一等奖,获“《书法报》重阳书法大赛”金奖、“庆祝《书法导报》创刊30周年书法大赛”优秀奖。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单位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泰安(地级市)火车站题写站名“泰安站”。书法作品被烧制成中国红瓷作为国礼珍品,且由国家邮政部门和中国集邮总公司印制成纪念邮票公开发行。荣获文化部、中国文联等授予的“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等称号。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批全国13名优秀会员之一。 多年来,他践行“书以德为先”,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被授予“中国书画名家慈善贡献奖”荣誉称号。

作品和传略入编《中国书法全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中国硬笔书法史》《泰山之子·功勋卷》等百余部辞书和作品集。入选北京奥运等中外多处碑林。

坚守是对传统的延伸,创新是对艺术的体悟,他的作品尽显力的张扬和势的讴歌,以雄浑豪宕、刚柔相济、遒逸飘洒的风格树立了自己艺术的高度,在泰岱之地书写出齐鲁书风的大气与厚重。  ——山东文艺界六十年六十家推选委员会

跌宕有致,运笔如风卷残云挥洒自如,气势贯畅如飞瀑狂落,笔画筋遒骨劲,堪为佳构。 ——著名书法评论家  傅京生

大气厚重,德艺双馨。   ——《中外画刊》

笔力沉雄,风骨肃然,气象万千,引人入胜。——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

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他的作品蕴意深厚,整体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特色,寓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灵动的创造性思维贯穿始终。作品最具价值所在就是创作之精诚和技法之娴熟流畅,给人以突出、稳健、灵动的艺术享受,亮点很亮,特色突出,个性鲜明。精诚所至则能动人,虽是一纸静态画面,却完美凸现其动态的韵律,其势之大、其力之沉均表现出其功力所在,作品渗透着力与美的张扬和平衡,生动表现了创作者刚直、爽利、豪放的性格。——中国书画研究院

草书,尤其是狂草创作,在各种书体中其艺术素质含量最高,难度也最大。在对技法要求特别娴熟的前提下,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品位的艺术修养,夏广祯在这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一是临帖为本,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将临摹名家作品作为每日的必修课,从实临到意临,从用笔、结字到章法、气韵,刨根问底,一探究竟。二是尽量多观摩碑刻和展览。聚精会神、心追手摩地观看名碑刻名书展,有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三是强化悟性。他十分重视观察生活和自然界不同地域、环境、气侯条件下物象的态势、形质的各种变化,正如张旭“观赏公孙舞剑器而得其神”,怀素从夏云奇峰、颜真卿从屋漏痕、黄庭坚从划船荡浆中悟笔势,力求使这种瞬间的感悟铭刻心中,及时沉淀,而后在适当时机某种感情催化剂的作用下,促使融化迸发,使其体现在草书尤其是狂草的点画线条中。因此,尽管写出的作品“惊蛇走虺, 疾风骤雨”,但仍能做到满纸云烟,千变万化而不逾矩。——大众报业集团《城市信报》

纵观夏广祯的作品,布控规整有序,用笔凝练精到,奔放自如,自出新意,气韵生动。实现了景致与情怀、传统与个性的和谐统一,翰墨之间彰显作者宽广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紧贴时代的气息脉搏,以及深厚的艺术品位和远大高洁的志向。有大宁静、大自在之意境,深得名家赞赏和人们喜爱。——中国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院

他的隶书,结体修扁大小不拘,篆隶相揉,时而流露瘦劲宽博,点画刚健;时而方劲沉着,险绝多姿,无疑受秦汉简帛书及《乙瑛》、《礼器》、《曹全》、《张迁》诸碑的影响熏染。他的行草书,运用钟、素之笔,从传统中显出新意,拙中见巧,率真自然,并流露了“南宫家法”、“山谷馀韵”及章草之遗意。笔法苍劲有力,结体张驰有秩,使转节奏明快,章法呼应自如,血脉相通,气贯神溢,时多抒发灵台之作。尤其是对张旭书体,朝夕临摹,寒暑不辍,巧妙地揉于二王书体之中。因而端庄雄伟,骨力劲遒,潇洒流畅的风格无不驰骋于他的笔下。同时他十分注意书外功,往往借助于文学、美学、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素养,以及个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爱好、生活、经历以及平时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以丰富自己的书艺内涵。这一切,不仅展示了他对中国书法传统的执著追求,同时也体现出他在千锤百炼中铸成的自我性格。——《泰安日报》 泰安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董文旭

泰山的雄浑博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他灵秀之气,使他自幼便与书法结缘,他初学欧阳洵、颜真卿,继研汉隶、魏碑,后临摹二王,直追张旭、怀素等。毛笔、硬笔双管齐下,诸体皆攻,以行草见长,但他师古而不泥古,融汇今意,博采众长,形成了奔放而不失苍劲的书法特色,其笔法迭宕多姿而不失古拙之美,其结体潇洒飘逸而不失法度严谨,受到广大书法家的肯定和喜爱。——《泰安日报》 记者  张英爱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