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作家不如奖作家笔下的人物——学习测试总书记讲话有感

2020-12-29 13:51
大字号

2016年11月30日,测试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讲话在文艺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热潮。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一个从事文学创作30余年的作家,我在读完讲话后,引起了许多思考。其中,我对总书记所讲的“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有着尤为深刻的认识。

近些年,人们对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文学评奖议论颇多。除了缺少公平、透明以及出现的走关系的丑闻以外,我们发现,在诸多事件的争论上,人们往往争论的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更多的是与这事物相关和不相关的东西。譬如,人们议论余秋雨,焦点不是余氏散文的得失,而是余秋雨对“文革”该不该反思。再譬如,人们谈论姚明,不从技术上去研究分析,而是津津乐道于其身价的多少。还有,城市交通拥挤,人们总是抱怨人多、车多,而不检讨自己的不遵守交通规则,更无人去关心交通法规制定的合理不合理,道路设置的科学不科学。正如,这次鲁迅文学奖评奖,人们更多的关注官员该不该写作,是否有人真的去行贿,而很少有人从艺术层面去分析作品的得失。

在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之前,笔者就曾发表文章提出“散文(包括诗歌)应该设置单篇奖”,也提出评委要采取实名制。结果是你提你的,人家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因此,当鲁奖评选出来,遭到诸多质疑、炮轰时,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相反,我倒很理解主办者的苦衷:你说的都是对的,可要实行起来很难。如果设置散文单篇奖,不论评出几篇,太扎眼。一是阅读方便,二是评奖标准很难定出,三是评出的未必是最好的作品。应该说,如果评出了单篇作品,那么,这篇作品不仅是这个作家的名篇,也一定是这个时代的名篇。然而,主办方没有这么做。想来,主办方也怕,你评出的作品如果既不是作家的名篇,也不是时代的名篇,那可真是丢人了。如此,还是评集子保险些。

但是,我说的是但是,主办方也有胆量,散文和诗歌不敢评单篇,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却敢评单篇(报告文学往往是一部),而且是历来如此。前些时,有人写杂文说作家协会成了小说家协会,指的就是作协领导大都由小说家担任。关于小说评奖,至今让人难忘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评奖,那时评出的作品公平公正,其作品不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在读者中都能得到公认。然而,自90年代以后,小说评奖一届不如一届,作品影响也越来越小。如果这几次评奖没因人为的因素发生争论,恐怕这种评奖在读者甚至是作者中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现在的小说,不论是长篇,还是中篇、短篇,在读者的阅读视野里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我们过去一直把文学看作是人民文学,现在的情形是——人民是人民,文学是文学,不是人民不要文学,而是文学冷淡了人民。

我们看一个作家的成就,主要是看三点:一是作品对推动民族文化的思想进程有没有担当;二是作家是否塑造了典型人物;三是作家在艺术创作技巧有无突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当下90年代以来的小说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做到这三点,哪怕是其中的一点。而在我看来,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物,离开了典型人物,小说的意义就不是很大。我们看鲁迅、老舍、赵树理、高晓声、铁凝,他们所以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画廊贡献了典型人物。基于此,我们再来看90年代以来的文学评奖,奖项很多,获奖作家也不少,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物活在读者的心中。所以,在任何场合,我都不愿听到著名作家、大师的称谓,因为他们没有相称的作品,更没有不朽的经典人物。因此,我在这里呼吁,文学评奖与其奖作家不如奖作家笔下的人物。如果中国作家笔下的经典人物多了,中国文学就成功地走向人民走向世界了。

因此,我想对群众文学创作说几句想说的话。群众文学是业余文学创作,人们缺少的是大视野,是创作技巧,不缺的是生活。这个大视野,指的是对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发展走向的宏观把握,往往是跟着名人走跟着事件走,没有自己的判断。而创作技巧,并不是什么都可以模仿的。有道是熟能生巧,写的多了,对其中的规律也就掌握了一些。名家的技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他们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要盲目寻求人家的技巧,而要很好的熟悉生活、分析生活、感悟生活,让自己的人物在自己的心里活起来。人物活了,技巧会随之自然解决。这是我多年的一点经验,供各位同人参考。

红孩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中国文化报》文学副刊部主任,曾出版散文、小说、评论10部,其文艺评论获得第22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主编中国散文大系10卷,中国年度散文选,并担任《散文家》杂志主编、《中国散文报》常务副总编辑。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爱情脊背》、短篇小说集《城市的海绵》、散文集《阅读真实的年代》、文艺随笔集《拍案文坛》、诗集《笛声从芦苇中吹来》、散文鉴赏集《铁凝散文赏析》、散文集《东渡 东渡》、评论集《理想的云朵有多高》等。

(2017.02.01-16 第03-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