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月丨文明黄河 主题艺术沙龙完美闭幕

2021-04-30 19:06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用一条河流,打开华夏史书;用一条河流,揭开五千年文明;用一条河流,展示共产党治黄成就。”4月30日,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文明黄河”主题艺术沙龙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开幕。各界大咖相聚黄河之滨,以“黄河文明基因的红色延绵”为主题,围绕黄河文明起源、黄河绿色发展、黄河文明红色基因、共产党治黄成就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分享。

▲郑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杨福平

        杨福平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郑州地处黄河之滨、天地之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原文化,为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的启动和举办,目的就是通过文化搭台的方式,共商新时代黄河文化繁荣和高质量发展大计。“山河祖国、未来可期”。郑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之年,让我们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一起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 金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指出,5000多年来,滔滔滚滚的黄河就是一部奔涌的民族史、一座流动的民族碑、一部炎黄子孙的浩繁家谱。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早已演变成一种偌大的文化符号,凝结在华夏历史与传统的骨髓中,流动在东方文明的血脉里。我们要从黄河母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做炎黄子孙的志气、骨气、底气。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沙龙围绕“山、河、祖、国”四个篇章展开。

“夫作事者,必于东南,而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翻开史册,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与黄河水患抗争的历史,历朝历代都将治理黄河作为兴邦安民的大事。然而,只有在新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古老的黄河文明与红色基因辉煌交响,七十年黄河岁岁安澜的奇迹才得以成为现实。从生态治理到高质量发展,从被动治黄到主动治黄,正是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的奋斗,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写照。

“山”字篇章,河南省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李庚香,中原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邀代表李大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文创中心主任王岸柳,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苏彤,四位嘉宾时而在嵩岳之巅仰望中华文明,时而在中原郑州回望辉煌党史,时而在天地之中展望黄河未来,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黄河绿色发展与红色基因的辉煌交响”。

今日的黄河,不仅是黄河之黄河、中国之黄河,而且是亚洲之黄河和世界之黄河。她孕育的中华民族精神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同时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构建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黄河的使命是造福人民,建党百年奋斗史也是伟大的民族复兴史,所以建党的百年和黄河文明必然会交汇成一曲曲的黄河大合唱,必然会升华成一篇篇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史诗老家河南不仅是河南人的老家,是中国人的老家,是中华民族根和魂形成的心理家园,也是东方文明形成的心理家园。在郑州目前发展的基础上,希望能把伟大的文明基因和郑州新发展理念结合起来,把文化的新基建与创新、创造、开拓的路线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把生态城市和更高的文化集成、文化承载融为一体,这样会给郑州的“山、河、祖、国”更好的发展前景。

“河”字篇章,资深媒体人、人民网人民数据研究院院长周中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金元浦,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娄晓琪,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苏彤,四位嘉宾围绕“黄河战略的时代担当与建党百年的历史必然”同台过招、棋逢对手。

▲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林占熺

        890年前我的祖先就是从河南迁徙到福建的,所以我对河南有特别的感情。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我和我的团队在黄河流域各省市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特别是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支持下,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我们在黄河流域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的成果,将为世界大江大河的生态治理、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黄河水利委员会原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局长、

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常务理事长  尚宏琦

        “如果你研究河流,你如果研究河流不研究黄河,你就不知道什么叫研究河流,如果你不研究河流,你就无法领略研究河流的无限风光。”什么是黄河?黄河万古奔流在东方,她是一种基因的传承。湖泊的连通构成了黄河的躯干,流经的沙构成黄河的脉搏。

        “祖”字篇章,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深情讲述了他作为科技工作者、共产党员治黄的初心。篇章最后,林占熺院士携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原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局长、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常务理事长尚宏琦共同描绘了千里黄河的生态画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王巍

        我们说中华文明的核心在中原地区,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我们都认为是夏代以后,但是在现在看来,恰恰是在6000年到5000年期间的中原地区:一是社会分化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形态;二是仰韶时代中原地区与黄河流域流行彩陶,并在陶器上画各种各样的图案,这种早在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六千年的时候达到了高峰,就是在铸鼎塬那个时代。现在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在全国范围内不仅不落后,而且应该居于领先地位,并且它对周围广大地区的影响是后来夏商王朝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格局的文化基因。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 孙英民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对黄河就有清醒的认识。班固曾在《汉书》里讲:“我们虽有北村,但是河为宗。”在商代把黄河称为祖河,此后称为河宗。黄河中游是东亚人形成的关键地段,郑州地处东亚现代人起源的关键地区,经历近几百万年人类文明的耕耘、成长,才积淀出了一万年农业革命的爆发。

        “国”字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通过一张张文物图片,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了“河洛古国”的文化坐标及历史意义,勾勒了5300年前中华文明的最初样貌。随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的讲述,中华文明的中心、黄河文化的根脉展现在观众面前。

        “大河长流无尽时”。沙龙以山、河、祖、国为引,通过各位专家独具特色的发言内容,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黄河文明精神内涵的一脉相承。这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文化基因的再寻找和文明命运共同体的再出发,也是黄河战略的时代担当与建党百年的历史必然。沙龙完美收官,期待下次遇见!

【责编 李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