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厚重的黄河文化正在轻盈地传播!

2021-04-19 17:59 作者:苏瑜 秦华 文 丁友明 周甬 图 来源:郑州日报
大字号

        2021年4月17日上午,“魅力黄河”主题艺术沙龙精彩上演,来自沿黄九省(区)的嘉宾及海内外的华人朋友、外宾朋友,相聚郑州感受黄河文化魅力。

        作为黄河文化主题艺术沙龙活动的首场活动,“魅力黄河”以“一条大河的春秋史诗”为主题,邀请文学、绘画、设计、文化产业等领域内对黄河文化有独到见解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参与。沙龙创新形式,点评人与主讲人展开脑力碰撞。快来跟随他们的多元视角,一起来了解黄河文化的厚重多彩、发展脉络,探讨如何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郑州的黄河故事吧。

        在中原文化高地上打造文化高峰

        “黄河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中国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赵德润在评价郑州举办黄河文化月和黄河文化主题沙龙活动时说,“这是非常好的活动,坚持开放、多元、全维、高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襄盛举,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魂文化,在中原文化高地上打造文化高峰,顺应了时代需求,恰到好处。”

        作为新闻文化战线的老兵,曾经做了18年的郑州市民,赵德润希望借助黄河文化月把郑州的黄河故事越讲越出彩,“新时代如何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来自长三角文化发展的他山之石

        沙龙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花建以《文明传播——从长三角文明的传播看黄河文明开发的启示》为题进行主题演讲。

        花建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长江文化、长三角文化是其研究的重点,曾多次来到河南、与开封等城市进行相关项目的策划、推进和实施。

        “在华夏大地上,有两条汹涌澎湃的大江大河——长江、黄河,如果说黄河是腾飞的巨龙,长江就是飞翔的凤凰。所以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如果没有这只凤凰,龙的传人将是何等的寂寞。当然,这是文化的艺术的想象,而今天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她们不断在发展、在深化,也在竞争,看谁能够焕发出更大的活力,谁能够在传承历史遗产的基础上更立潮头,谁能够从自己的原生地出发奔向更加广阔的大海,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途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花建从长三角概念经历的地理长三角、经济长三角、战略长三角、世界长三角四个不同时期的历史演变讲起,深入分析长三角的文化基因。

        “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岁月里,出现了三座伟大的高峰,与先秦文化、唐宋文化这两座高峰有所不同,江南文化是以经济的高度富饶和艺术的精致昌盛而并举。”从诗画江南,到开放江南,再到多彩江南,从中国文化艺术从本土向近代以及融入世界发生的深刻转型,到长江、大运河、江南水网、远洋航运“四水交融”所培育的契约精神,再到全球化时代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品格和开拓精神,以及长三角的城市形态的丰富性和城市群具有巨大的包容力,花建详细分析了江南文化的诸多亮点,探讨黄河文化开发时可以加以借鉴的元素。

        打造世界级的重要联盟、平台和网络

        “长江、黄河都有古老的渊源,但是我们不能躺在古老的渊源上,我们还要奋进新时代,根据现代文化建设的规律来勇猛地推进。”在如何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花建强调高品质的传承、高起点的转型和一体化的发展。

        就如何推动国际文化资源的整合、流通、交融,打造世界级的重要联盟、平台和网络。花建给出可行性经验方案,“要很好地借鉴和传承遗产,并和创新紧紧结合在一起;要多多培养有现代活力的文化主题来加强实力;要放开眼界,为世界优质文化资源的整合提供优良的平台;要以精致、精细、精美的作风和创造来制作出更多的产品,以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要把握这个时机,更多地向长三角地区、向江南地区学习。”听完花建的传经送宝,点评人赵德润表示,上海地区在宋代20个大姓来自河南,像陈姓、沈姓、陆姓,包括江南地区的,大都是来自河南。这些江南的炎黄子孙,他们经过创造,现在比出发地不知先进了多少。

        “有东风西渐,也有西风东渐,有北风南渐,也有南风北渐,曾经南方的文明从北方的黄河文明中汲取营养,现在我们要从南方的发展当中,特别是它们的国际化视野中汲取营养。”

        寻找全球视野下黄河文化的国际文化表达

        世界创意经济之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意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约翰·霍金斯以《解读全球视野下黄河文化的国际文化表达》为主题进行了视频演讲。

        约翰·霍金斯东方合伙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世界联合公益基金负责人苏彤以《文脉黄河智慧地图——创意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为题,对演讲进行了补充陈述和解读,并分享了约翰·霍金斯创意中国团队近年来对黄河文化与世界文化如何进行对话交流的思考。

        苏彤还放出彩蛋,现场展示了利用超级版图的2049智慧地图平台工具,对语言表达进行图式化、地图化的可视化表达加工的应用效果,以回应4月13日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幕式上“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三个城市的推介。

        “郑汴洛黄河文化的地标,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在什么地方标了什么样的东西?不能停留在脑子的想象而无法沟通、传输。”苏彤表示,智慧地图平台可以变成文化体验中心,面向消费者、专业级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你到底有什么家底,有什么东西?不是靠喊几句话就说清楚的,要深入进行文化矿脉的挖掘,必须要有很清晰的回答。文化不是经济之外的东西,它就是经济本身,这个认知如果不建立,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有很多内在东西就找不到。这就是关于创意经济目前我们最新的思考。”演讲最后,苏彤用黄河岸边至今保留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九曲灯阵制作成的一分钟的视频,对黄河九省66市进行了视觉表达,呈现出河洛文化的抽象核心和图谱中国的魅力。

        IP时代 找到传承和发扬黄河文化的年轻视角

        第13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插画奖金奖获得者叶露盈分享了自己《洛神赋》的创作经历和感受。

        “关于黄河的IP,我做了一些个人创作的尝试。黄河的整个文化底蕴以及可以挖掘的内容非常非常多,希望可以在黄河的整个IP的后期发力上与郑州有所合作,在未来形成一个非常强烈的、很有艺术气息和文化意味的全线的产品。”

        著名建筑师李道德通过案例分享,表达了其对传统数字建筑和当代先锋数字化理念如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我是河南人,很希望将来能够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用我擅长的、习惯的数字方式,一种现代的、抽象的方式,去表达属于中原的、黄河的宏大之美。”

        作为新媒体文化传播行业的创业者,爆款短视频专家王玉珏通过解析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原理和流程,并以“唐宫夜宴”为例,解析现象级产业落地的规律,并分享他对黄河文化的思考。

        “要有爆款内容,引起观众注意;要有流量运营去破圈,打破平台壁垒。黄河文化产业带已经孕育了非常多的网红产品,大多和西安有关,今年的唐宫夜宴,显示出中原的追赶。要有更多的文化爆款出来落地,并对它进行商业赋能,用户运营,产业转化,把陌生人变成粉丝。”王玉珏认为,黄河文化要世世代代生存下去,需要把文化的现象和标志符号变成产业,并和黄河文化产业带当地的产业结合起来,最后能够做到企业持续经营。

        诗意黄河 让我们继续咏叹我们的母亲河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分三个艺术阶段、九个诗人的作品来探讨黄河诗歌这条中华文明版图上的另一条大河。

        从早期黄河诗篇引发的爱情、别离体现的责任和担当,到王维、王之涣和李白的诗所体现的大唐气派和伟大民族精神,再到透过《沁园春·雪》《黄河大合唱》《三门峡》这些不同时代诗歌来回望百年奋斗史,叶延滨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思辨引发观众共鸣。他认为,“黄河诗歌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黄河诗歌写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风貌、社会变迁,是中华民族文明版图上的另一条大河。”

        “诗歌本质就是隐喻、就是象征。要真正地把握黄河精神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结合度,去寻找我们的诗意,寻找我们的意向。”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说,黄河哺育了沿岸的植物、动物、万千生灵,她的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内在体现,也是给当代黄河儿女的最大启示。河南已经举办了22届的黄河诗会,希望诗会能永久性地落地在黄河岸边,落地在郑州,有更多的诗人来咏叹我们的母亲河。

        在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耿占春看来,历史上没有一条河流像黄河这样,能够凝聚中国人的情感、感受和意韵的,黄河是整个民族文化创造的土壤,“寻找诗意,咏叹民族。希望在诗歌中能够表达的对母亲河的依赖与咏叹等情感和感受,可以向其他文化领域有所扩展,以更丰富、多元的形式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秦华 文 丁友明 周甬 图)

【责编 李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