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王树声的家风

2020-12-29 13:50 作者:陈先义
大字号

新中国成立不久,战将王树声就住进了军械部营院。后来,军械部营院变成了解放军报社新址,王大将的住所依然未动。于是,报社的同志便与大将毗邻而居。几十年来,关于他参与领导黄麻起义、中原突围、征战豫西的许多故事,成为大家花园散步的谈资。不过,大家对这个“大将邻居”谈得最多的,还是他的一些平凡小事。

一件往事,常被人们提及,那便是将军用车的故事。报社老人都知道,王树声对家人有条严格的规定,专车是组织按规定配给他因公使用的,任何私事都不能使用专车,即使是他的夫人杨炬也不能例外。

王树声的夫人杨炬也是延安时期的老红军,她曾在304医院做领导工作,按照当时的规定,她不够配专车的级别,因此出入上下班,历来都是挤公交。有一次因为雪天路滑堵车,耽误了上下班,同事看她急急慌慌赶来上班,便说,王大将在军事科学院上班,专车就路过咱医院门口,为何就不能搭他的便车呢?反正座位不也是空着嘛!杨炬笑了笑,回答说,那是王树声定的家规,家里任何人乘坐专车都视为违规,他绝不允许。执行国家规定,他要求家人必须从细微处做起,揩公家油,追求个人享受,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

有一次,王树声大将不慎腿摔骨折了,需要在家疗养,为能尽快痊愈,杨炬要司机上街买只鸡给将军滋补身体。王大将因公摔坏了腿,这不能算是公车私用吧!没想到,车要开了,王树声高声喊停,他要警卫员去驾驶室抄下出发的公里表。司机买鸡回来,他又让警卫员查看用了多少公里,然后如数上交了车费。在他看来,上街买鸡补身子属于个人私事,私事用了公车,按价付费理所应当。管财务的同志看到王大将送来的车费,表示为难,说首长买鸡用了一次车缴费,财务压根儿就没有这个立项,他听后当即发了火,说:规矩制度是人定的,没有立项就从他这次开始立项,私事用了公车就要缴费。

其实,对王树声来说,何止用车,他两袖清风做官,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有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共产党人的品德高下,不但要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原则立场,更要看日常小事,小事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特别是有了权、有了大权以后。新中国成立不久,有些家乡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求王树声帮忙,想在城市找个工作或弄个一官半职。王树声果断拒绝,他对亲戚们说:“我的职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没有丝毫营私的权利。”他的亲侄女和侄儿们一直在家务农,始终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一度处于困难时期,物资供应比较紧张,许多生活必需品和日常用品短缺,粮、油、布等按人口凭票供应。王树声要求家人,照北京市政府的规定,供应什么,吃什么;供应多少,买多少,不能搞半点特殊。

后来,他官居国防部副部长时,多次出国访问和接待外宾。每次外宾赠送他的礼品,他都悉数交公。有一次,警卫员把外宾赠送他的礼品放到了公车里,王树声看到后,立即让其送给了有关部门。他说:“我这个副部长,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外宾打交道,所送礼品自然属于国家,我个人怎能享用本属于国家的东西呢?公私能否分明,就像一面镜子,看得见一个领导的品德!”

1972年底,王树声的长子王鲁光要结婚了。家里除了为新人安排一间房子,一张床和两床新棉被,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王鲁光把放在室外的一个石头茶几搬到自己的小屋,找来一块桌布蒙上,又找来两把破椅子放在两边。王树声的警卫员看不过去,心想,高级干部子女虽不能摆阔气,但普通百姓结婚也不至于这样寒酸啊。于是,他自作主张和鲁光商量,将军事科学院首长休息室的两把金丝绒面椅子和一张大理石茶几,暂时借来布置一下新房,说等婚后用完就归还。下班时,警卫员准备将这几件家具带回。王树声看到后,勃然动怒:“你这是干什么!”警卫员忙说借给鲁光结婚用用,王树声说:“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公家的东西?记住,今后凡是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也动不得!”警卫员只好乖乖地将东西送了回去。

王树声大将的这些故事,今天看来都是小事,但在我们报社的花园里,在漫步的人群中,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着,人们叙说着大将的往日故事,也由衷地表达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景仰,这其中又何曾不包括对今天某些现象的对比性思考呢?

陈先义

原《解放军报》文艺部主任,中国作协会员,文艺评论家。主要从事影视文艺理论研究,有多部文艺论著面世。代表作如《捍卫我们的英雄》、《仰望崇高》、《为英雄主义辩护》。

(2016.09.16 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