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坤:笔耕不辍书写华夏文明

2023-02-21 10:37 作者:吴轲 刘建全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陈明坤

笔名墨言,男,汉族,1957年5月出生,大学文化,曾任邯郸市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邯郸市政协书画院常务副秘书长,中共磁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东坡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乔木故里书画协会客座教授,2010年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工作室学习。

2001年以来,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其中一些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还先后被授予“东方艺术之星”、“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人五百佳”、“华夏艺术精英”等称号。

主编出版了《磁县当代文化》书法卷,出版个人著述《陈明坤书画作品集》。


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邯郸人文荟萃,底蕴丰厚。作为曾任邯郸市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的陈明坤自然深得侵染。书法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观陈明坤的书法作品便能体现的更深。

陈明坤的篆书深得《书谱》中概括的“篆尚婉而通”。一个“婉”字概括出篆体圆曲的基本笔势,婉而愈劲,曲线而能筋强骨健,即如“折钗股”,于婀娜中仍保持刚劲和遒练,圆浑中仍不失润丽和柔媚,所寓之意尽在“圆实凝重”四字之中。通,即气息贯通,骨气洞达,在运笔上是流畅,在美感上是气贯,生动准确地体现出“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他的行书,潇洒淡然,古意盎然,一看就有王羲之的影子,有一种清新脱俗的独特气韵,深受当下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草书,将章草严谨、今草典雅、狂草飞动融为一炉,形成“开章亦今亦狂”的独特风貌。寓柔而刚,劲健绰约;结体章、今互用,纵横开阖,曲之中险夷相生;布白一气贯通,字行间辑让有序,顾盼多姿,密处见凝重,疏处显神韵。在书学上,他重视渊源法度,认为今草书体由章草省变而出,若草法出于章草,“则高古无失笔”。同时提倡“师古而能变”。

他作隶书深受古风影响,地处古城邯郸自然带有烙印。浑厚朴实、严谨典雅,其横划中的长横,一波三折,节奏强烈,气韵生动,其点也极有变化不相雷同,且与其它笔划非常协调。在运笔上多用疾、涩、振抖之法,讲究笔运曲直提接、顿挫的细微变化,线条内蕴跌宕,富有凝重与拙趣。

在书法的世界里,陈明坤笔耕不辍,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喜欢与关注,其所获美誉恰如其分!

(2023年第02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