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艺大师、中国虾王张清秀的妙笔乾坤

2021-01-18 17:08 作者:符国涛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中国近现代,有许许多多灿若繁星般的大师级艺术家,齐白石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星。作为近现代中国一代宗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是全才,他赋予了文人画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齐白石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中所显示的创造精神极具楷模性。除了治艺立论之外,齐白石栽培后学也是其人生的灿烂亮点,人称“弟子三千”。有人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大树底下难以成为大树。齐白石的弟子们虽“乘了凉”,但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齐白石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还有其非凡的艺术造诣。

国艺大师、中国虾王、著名书画家张清秀就是白石门下弟子中的佼佼者。

张清秀,1940年(庚辰)11月11日出生,字羞花,山西省翼城县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山西省临汾师范侯马分校,1988年毕业于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国画系。教授级研究员,高级书画师。现任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特邀理事,张清秀书画艺术馆馆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

张清秀长期隐居乡野,潜心研究齐白石书画艺术,先后创造出“倒变画”“百虾图”“飘草”等新画法。其作品既传承传统,摆脱故技,又勇于创造和追求新意,以斑斓的色彩和恢弘的气魄描绘出大自然的恩赐与热爱,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在国画语言探索与研究上的不懈追求。

在7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张清秀作品深受齐白石艺术的影响,并逐步走出了“出于古而不泥于古”的风骨与品格,人们从其作品中也领略到了非一般的抒情与表意,因此其被业内称为“中国虾王”。

神龙游遍天下

我国民间传统,称虾为“小神龙”。

据张清秀老人讲述,上世纪50年代初,他十来岁,偶然买到《齐白石的画》(鄒雅著)小书一本,那时就深深爱上白石老人的画,用粉连纸临了数张。大约是在1955年至1956年间,张清秀借钱购得《美术欣赏》(黄苗子著)一本,书上刊登了白石老人的双虾图,把虾画活了。上面有篇《活虾是怎样画成的》,介绍了白石老人画虾画得好,是他长期观察的结果,他的画室案头笔洗中经常养着虾,详细观察。张清秀长期欣赏此图,学习此图,直到今天。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张清秀购得《齐白石研究》,详学了此书,对白石老人艺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又购得齐白石老人墨虾一幅(大张印刷品),画的虾水墨淋漓,看上去好像笔墨未干,这幅画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日夜临摹学习。

1988年,张清秀在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国画系首届毕业,全面学习了白石艺术,并得到齐良迟院长赠亲笔虾图一幅,使其技法大增。

“齐良迟院长赠画是我珍藏之宝,我至今画虾,常临摹此图。”张清秀说,为了学好画虾,让儿子儿媳去村边的小河里捞虾米,边养边观察。

后来,小河虾已经不能满足张清秀观察临摹的需要。于是,张清秀搬去山西太原,住在他多年好友、山西卧龙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学俭家里。

张清秀说:“学俭经常购三寸活虾几十个备吃用。吃用前我先仔细观察,见到虾侧游姿,远去姿,双恋游姿。又看到学俭买的盒中供食用大虾,一扎长即六寸长,使我眼界开阔,敢画大虾。画虾是白石宗师特长,白石老人的画虾,是两种虾的结合,一种虾小而有臂,一种虾大而无臂。我画的虾,有侧游虾、双恋虾、远去虾,是我学白石宗师画虾的创造。我画的虾立体感极强,人们都佩服我画的虾是‘圆滚滚的’。虾活在了我的脑中。”

飘草、倒变,堪称奇绝 

张清秀出生在书法、绘画世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酷爱书法、绘画艺术,从幼年时代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书法、绘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成年以后,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即使是在极“左”路线时期文化传播受到压抑的形势下,他对艺术的追求始终不变,每天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习练书画,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特别是有幸成为齐白石大师门下再传弟子,得到大师的精心教诲和指点,更有幸多年在书画界诸位老师、同行的支持帮助下,其书法、绘画境界不断得到新提高,在实践中独创了“倒变画”和“飘草”书法。

2012年7月18日至23日,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书画家协会、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办,台北故宫书画院和翼城县人民政府协办,山西卧龙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传承·创变——张清秀书画作品展暨从艺65周年交流笔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圆满落幕。

展期内120余幅“飘草”“倒变画”等书画作品,以其“震撼、惊俗”的创新技法和艺术美感,全景式地展现了张清秀敢于创新,大胆创变的心路历程,显示了画家卓越超凡的艺术功力,赢得了前来观展的文化部、民政部、公安部、商务部、中国文联、国家广电总局和解放军总参谋部等部委及军队老领导老艺术家交口称道,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给予较高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了致谢电,山西省文化厅领导现场观展并给予殷切期望,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方兴民副会长到会指导。

本次展览分为“国画山水”“人物写实”“传承创变”“百虾龙腾”“诗画飘草”等主题板块,通过传统国画艺术、写实人物风格等表现手法,集中展示了情态各异的乡土人物风情和感人至深的心灵图景,映照出张清秀在中国画继承、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其中,展览最引人注目是张清秀创作的30余幅“倒变画”和40余幅 “虾图”,其笔墨纵横淋漓,超脱奔放,形神兼备,臻于妙境,无不表现出其创作中“画外有画”“简而不空”的意境,整体诠释了“再创求变”的涵义,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坚持对传统风格在继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和力求创造的艺术追求,真实再现出他的原生态艺术品格和追求本源的原创性语言情态,正成为一种当代艺术的新景观。

展出期间,主办方组织了“张清秀书画作品研讨会”“张清秀从艺65周年交流笔会”“喜迎十八大·龙腾文化年——2012当代中国书画名家慈善公益晚宴”,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李力生、徐恩存、尹江林、冯青春、陈慰民、朱宏伟、任桂莲、冉江、董辉杰、马军、理勤功、张国强、胡志刚、王世杰、李百战、麻天阔、贾大年、齐石坚、张清秀等40余位书画名家相继出席研讨会、交流笔会和慈善公益晚宴,大家纷纷从传承文化、创新艺术、助推公益等新视角、新论点,或慷慨陈词,或挥毫泼墨,或慷慨解囊,共同为中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尽献力量。特邀出席本次活动的白石老人侄孙齐石坚和张清秀共同创作了《虾趣》等作品。

本次展览主策划及承办方山西卧龙投资有限公司还发起了“寻找爱心的力量——卧龙慈善公益资助计划”,现场为在书画艺术领域求学的贫困大学生颁发了5万元救助金。

张清秀曾被文化部授予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评为“中华骄子”;中国作协推选为“2005年度百名才华人物”;中国文联评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其国画《母子情》《岐山风光图》《百虾图》、隶书《七律绝句—全国农民大欢呼》、倒变画《轻舟已过万重山》《敢于冲浪》等作品相继被文化部、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等单位出版或收藏。先后有《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鉴赏——张清秀山水画》《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珍藏集——张清秀倒变画》《当代中国书画名家艺术收藏——张清秀百虾图》等系列作品出版。

道法自然,浑然天成

当代著名艺术家董辉杰在观赏张清秀作品后认为,初赏张清秀作品,并不觉得惊天动地,但静静地体味其中时,便有如白云舒卷、流水小桥,又似大江奔涌、一泻千里。

一幅《家》倭瓜写生,细观则水满墨足,清翠欲滴如晨曦爬上新藤,有闻泥土之芬芳……写生之“鲜活”跃然纸上。另一幅则是描绘河畔两岸风情之山水画作《岐山仰天河畔》写生,虽不见江河小溪流过,但有郁郁葱葱的青山炊烟,袅袅人家于青烟碧树间飘飘欲仙,随构图由上而下,如清溪细流,曲曲而至。写河不见河,画水不见水,只以轻快的笔调轻轻点出一个“畔”字,使得满幅画作皆“活”,人间胜景仰河风光一览无遗。作品《蜀道之难》,远处看云青烟蓝,千山横路,万壑拦途,山接天天连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近处看则横向笔墨与构图的尽显“山之裸体,道之艰险”,形似与神似相统一,无不体现作者书画艺术造诣的用苦良心。临摹可染先生《牛》之题款,可知作者情感真挚,悲痛之情怀呼之欲出,让人自然联想到唐人颜真卿《祭侄文稿》所传达的欲悲不能的痛苦心径。那幅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之书法作品,那扬扬洒洒,飞舞飘荡于画面上的墨块线条,不正是对词人那种激荡情怀的体现与诠释吗?尤见收笔处大笔一挥即兴而书的“飘扬”实在妙不可言。诗境与书境实现了融合,作者与读者的心智得到了深化。

张清秀书画作品中形式因素不太多,不露行端,一切自然而然。董辉杰认为,这正是其作品的魅力动人之所在。书画艺术是视觉艺术,视觉不需解释,内行与外行对艺术作品的喜欢与否感受是一样的。从自然而然中让读者能感悟到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绪,才是步入视觉艺术创作之门坎。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有一个很高境界标准,即形式与内容的天衣无缝自然成文。

“你会被画中所流露出的那份真挚所吸引。作品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自然写照或曰‘心电图’。从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故土家乡,热爱眼前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董辉杰说,在清秀先生的作品中从不见造作之痕迹,当是伴随着情感的需要,大风则大浪,小风则小浪,无风则无浪,一切皆由性情扶住笔墨间。其作品没有刻意形式上的“冲击力”,如一杯清茶,带给你特有的曼妙和温润,仔细品茗后会味觉到沁人心脾中透着那份淡淡的香,悠悠的甜。

东篱采菊,天人合一

自幼生长在三晋大地上的张清秀,是在秦晋文化的孕育与滋养下,受到艺术的启蒙与陶冶,形成艺术观、艺术取向并走上艺术之旅的。

数十年生活在秦晋乡土文化中的张清秀,始终怀有乡土文化“天人合一”的素朴理想,他眷恋着自己的家园,在家园的乡土氛围中,感知并领悟了天、地、人的和谐关系与生命诗意,进而以自我的感受和体验,抒发个性化的叹喟与情调,这是一种素朴的、本色的、单纯的艺术品格,它属于张清秀。因此,体现为一种“东篱采菊人”的情怀,平淡、自由、随意与闲适,在自得其乐中,完成了心灵诗意栖居的安顿与精神图景的构建。

从乡土情感出发,以单纯的直觉去把握对象,作品意象必然紧密地联系着乡土生活,在这里,张清秀不满足于客观世界的还原,不止于形式语言的唯美华丽,不流连于某家某派的摹仿与传承,他坚持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以自己的语言言说世界。因此,他笔下的乡村、山川、小径等,在感情的深挚中以率真的笔墨编织出心灵图景,我们则在简洁、率性的点、线、墨、色中看到了生命精神的传承,文化源流的蕴涵,自然与人生的牵连融会。这些作品,不是圆融的,却是老到的;不是精准的,却是生机郁勃的。

著名艺术评论家、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杂志主编徐恩存认为,人们喜欢张清秀的作品,正是因为他出于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他的作品不做学院派绘画的理性分析和技术的严谨表现,而是超越客观物象和话语的桎梏,有着深刻的精神生发和意义表达。在无意识中表达着关于自然、人生、文化、情感,乃至生命等多方面的精神滋润。这正是乡土艺术的魅力,也是画家作品的精神气度和丰厚的含量。

山西是文化大省,在耳濡目染中,张清秀理解并领悟了黄土高原乡土文化的风骨与品格;在抒情与表意中,画家不由自主地透出生命情调和理想追求。

大道至简,返朴归真

与时下重技术、重功利的时尚相比,张清秀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远离浮躁喧嚣的纯净。张清秀笔下的故乡,是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在乡土文化的滋养下,张清秀的艺术越来越丰满,也越来越充实,他的返朴归真与“大道至简”的艺术理想与观念,以及他由此而产生的诸多作品,都表现了一种追求本源的情态。

每个艺术家的心中似乎都住着一个孩子,稚嫩、单纯、顽皮、叛逆,对世界充满无比的好奇、向往和憧憬。回顾与展望张清秀的书画创作,似乎更能看到那些艺术的童贞深深根植于时代的记忆里,它们因单纯、质朴、真实、美丽而令我们不忍忘怀。

数十年来,张清秀饱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钟爱书画艺术,独自耕耘于三晋大地丰硕的文化沃土之中。他以一种天真无畏的操守和献身精神为艺术创作的灵感导航,并运用一幅幅色彩斑斓和气势恢弘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媒体人、资深创意策划师、独立评论家余有成认为,张清秀的艺术作品,无论是书法与绘画,大都取材于对家乡人物和自然风光的写实描绘,让人们看到了他对山水人文的热爱与关照,以及对自己艺术人生凝结出的深厚感恩情节。他创作的《母亲的希望》《勤学图》,让人触景生情,自然想到了纸墨间浸透出的另一种母子情怀,其对形象的个性把握,对色彩语言的控制与绘画空间的独到处理,显现出作为书画艺术家的某种写实或抽象概念的匠心独运而引人入胜。其作品《孔夫子拜少年师》《百蝶飞舞东竹写生》《迎我花》,则以具象写实的画面,传达出叙事情节与画面诗意的交相融合,共同构筑出平常生活中激情与静谧的意境,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其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自觉与自信。同时,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映照出一种对自然、对生命的思考和关爱。而《层峦叠翠》《仰天河畔》等作品,其画法不拘泥于传统文人画山水程式,而“法由境生”,强调线条自身的趣味变化和疏密穿插,真正具有“墨中有笔,笔中有墨”,画中万象皆以笔墨传神,令观者顿生身临其境,心旷神怡之感。由此可见,张清秀早年萌生出对艺术的渴望与虔诚,正培养了他用斑斓的色彩和恢弘的气魄描绘大自然的恩赐与景色,并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坚持在对国画语言的探索与研究中不懈追求。

回望现代艺术视野,不少人习惯将书画家看作是闲云野鹤,或简单,或癫狂,或张扬,或俗套,甚至认为真正从事艺术创作的画家几乎绝迹。而张清秀却坚持着“水墨横斜伴梦眠”耕耘于白石门下。

张清秀创作的系列《虾图》作品中,不论是《圆满成功》《群龙雄风》或《时来运转》《未得云雨》《群龙聚会齐天乐》,还是《直冲九霄》《中华龙腾》《神龙飞宇五洲夸》等作品,其笔墨纵横淋漓,超脱奔放,形神兼备,臻于妙境,无不表现出其创作中“画外有画”“简而不空”的意境,实属 “画中宝物”。从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注重艺术创新和人文真实的画家,他的创作手法强化神似,追求宁静,其作品深刻而悠远,极具现实主义的色彩。

余有成说,这些年来,张清秀一直坚守着独处的艺术高地,在享受寂寞中谢绝繁华,从超脱于艺术之常规的艺术表达上,极力革新创作手法,先后创造出“倒变画”新派。当静观整幅画作,正面看似青山和云海,颠倒看如雪山和波涛。也许,看不透“倒变画”意境的人,会认为画作故弄理识玄奥,徒有虚夸之嫌,但是,透过张清秀简略的笔法创意,无不领略到“倒变画”的意境深远和独创精神,而气势磅礴的背后,无论是用笔、着墨、调色、构图、题诗等,画面结构明快,线条蕴藉隽永,墨色轻快明朗,密实之处不失清透,疏朗之处不失浑厚,始终呈现着浑然一体的内在充实,焕发出盎然的生机和意境。

正因为张清秀传承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江山如此多娇,继而才想到将传统的国画创作,巧妙运用虚空的线条,恣意放飞想象,画出山和水的“裸体”,使之创作成为“倒变画”奇观。著名诗人、《天下奇迹创造者大全》主编戴笠翁曾赋诗赞颂:“江山万里万江山,颠倒无古无倒颠。凡非绝唱绝非凡,观奇清秀清奇观。砚笔诗画诗笔砚,先人一步一人先。乾坤妙运妙坤乾,山连水来水连山。”

岁月如逝,艺术常新

凡接触过张清秀的人都知道,他秉承家学,文若春华,淡泊名利,思若泉涌。常年坚持把“太极之功”融入书法,创造出了独特的飘草书法神韵,令人叹为观止。飘草以行草为先导,行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风格体系,有严肃也有飘逸,有超脱有和谐,有情感有理智,有自由也有法则,飘草书法可谓:“形神兼备”,将“神气”“心语”“神应思彻”的主观精神表现到书法创作之中。亲身看见过张清秀的字的人都说:“飘草书法是一部美丽的和声艺术”。

苏东坡曾经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在这个没有超越,就没有创造的年代,我们不难发现,张清秀从不担心年轮的老去,也不在乎被当下流行的艺术潮流曲解。他从未有过依傍名门,或以白石门下传人自居,只知道沿着传统路线拾阶而上,以求创变,将无数次艺术的创作看成自我修行的一个轮回而已。随着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与反思,张清秀感受着对时代艺术责任的担当,使之从程式化的技法和审美惰性的羁绊中解脱了出来,从而不断提升着他对艺术创造的可行性,这正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

余有成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徜徉中华文化艺术的家园,有的人可能一盏茶在手心里就安定了下来,从而传递着文化与社会的温暖;有的人则用一支笔在文字和书画中表达生活的真实,更趋于创新与包容的自信。如此这般,我们更愿意像张清秀那样,常怀一颗童贞美好之心,重拾对纯真童年记忆的体温,唤醒艺术百态,点亮诗意人生,则能重现“处处闻啼鸟”或“悠然见南山”的大美意象,这岂不是可以留给世界更多的传承创变和进步。(本文的写作得到了张清秀多年好友、山西卧龙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学俭的大力支持。在张清秀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中,朱学俭始终陪伴左右;张清秀生活不便或生病时,朱学俭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在张清秀举办画展、出版画集时,朱学俭始终默默支持。张清秀曾在《庆祝建党90周年文库——党旗飘飘》一书中刊文称:他与朱学俭相识以来,学俭堪称他的知己恩人,他老家的房屋破旧不堪,学俭出钱重新盖起宽敞院落一座,能够让他安心作画。当年,鲁迅先生赠瞿秋白先生辞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真正的朋友,是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


作品赏析

张清秀《百虾图》精选

张清秀《百虾图》精选

张清秀倒变画作品

张清秀倒变画作品

张清秀飘草书法作品

张清秀飘草书法作品

张清秀人物画作品

张清秀人物画作品

张清秀山水风情画

张清秀山水风情画

张清秀山水风情画

张清秀《百虾图》精选

(2021.01.01 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