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 陈⼀源

2022-04-17 15:08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陈⼀源,字泉灵,号乔仁,国家⾼级书法师。四川成都⼈,擅⻓于书法、诗词、⽂化评论与⻓寿养⽣;其⽂学作品散⻅于各⼤⽹络以及报刊杂志。在学术研究⽅⾯主张“思⼈所未思,⾔⼈所未⾔”;倡导“智慧⼈⽣”,平⽣喜欢游历,博览群书,⼴交天下朋友。

改⾰以降,侧重⼈⽂、宗教、书画艺术和中医养⽣版块,尤其对传统⽂化和国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多年以来,先⽣喜欢的⼀句话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万⾥,经纶三⼤教,出⼊百家⾔。”

中国⼈应该有⾃⼰坚定的⽂化⾃信:书法就是书法,书法不是艺术。艺术只是⼀个近100多年以来才叫响的⼀个外来词汇,在没有艺术之前,中国的书法就已经存在2000多年了。书法可以涵盖艺术,⽽艺术绝不可能涵盖我们的书法。也许,中国书法是西⽅⼈永远望尘莫及的⼀座⽂化⾼峰。

⼀个有品位的书法家,应该⽤⾃⼰的⼀⽣去做好⽂化积淀和⼼性修炼。有了这个基本功,才有可能出现“下笔如有神”笔尖下的精妙表达。

陈⼀源先⽣认为,主动捍卫中国书法神圣⽽圣洁的地位,应该是衡量⼀个中国书法⼈有没有⽂化⾃信的具体尺度。

中国书法是我们祖先留给⼈类的⼀块璀璨的⽂化瑰宝!她会永远在⼈类⽂化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死画与活画

文/一源

中国绘画评论家们大抵都认为:一幅画有没有“气”是衡量一幅作品是“死”还是“活”的重要参考,也是判定这幅作品是真艺术品还是假艺术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认识绘画界的很多朋友,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画。我在欣赏他们作品的时候,发现一些人的作品,笔法都对,构图也不错;你观察作品的造型吧,造型也准确,你看他的用色吧,颜色调和也得当。然而,作品给人的感觉却是“一览无余”,不足观也。这里边的根本原因是作品里面缺乏那么一股“气”。我们打开一幅没有“气”的作品,就像跟一个粗俗的美女聊天,本来你想跟她谈谈唐宋诗词,她却老给你提及LV、麻辣烫、串串香……,除了在她那里感受到时尚、拉风、名牌之外,你无法品出她内在涵养和高雅的气质。

我们评判一幅画画得好与坏、是死画还是活画,看一幅作品里边有没有"气"是肯定一幅作品的重要的参考因素。“死画满壁,曷如污墁,真画一划,见其生气。”一一自古以来的丹青大咖都是这么看画的。

没有“气”的画,尤如污墁,叫“死画”,有“气"之画,谓之“活画”。正是因为“见其生气”原因,谢赫在他的的“六法论”中首先就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吴昌硕也曾经自诩:“老缶写气不画形”,这话说的很在行。

有一句流行语说:“关键看气质”,我觉得看画与看人有相通之处。一幅活画,寥寥几笔,便见鲜活;一幅死画,就算花了十天半月画出来也让人觉得兴味索然。充斥书画市场的“商品画”、“临摹画”、“工夫画”都是死画,他们与真正的艺术品不可同日而语。

一幅画的“生”与“死”,不是决定于一个画家的技巧,而是决定于一个画家的文化底气和灵魂。可以这么说:一个画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可以肯定的说,他的画也“活”不起来。

【责编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