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心里装着老人

——海门区喜悦敬老志愿者工作站的形成与发展
2024-05-08 09:27 作者:蒋和涛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提供的调研分析资料表明,我国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加剧,需要改变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适老化环境差、年龄歧视、缺少登门服务等三大问题。然而,在我们海门区的养老机构里,人们经常会看到一支身穿“红马甲”的敬老、爱老志愿者队伍的服务场景,他们为努力改变目前养老事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辛勤地奉献着。他们就是由原海门区科协副主席沈飚牵头成立的“海门区喜悦敬老志愿者工作站”。笔者怀着对这支队伍的无比敬佩之情和对敬老工作的浓厚兴趣,对这支队伍的成长与发展作了深入的采访。

沈飚发起

沈飚为何对敬老事业如此重视和兴趣?故事还得从2018年沈飚的父亲88岁那年说起。沈飚的父亲原来是一位性格开朗的老师,但80岁以后,他逐渐变得性格暴躁,动不动就会发火骂人,常常与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冲突,对沈飚更是有许多无理的举动。他为一点小事曾报警过,也去过居委会“告状”,还想到法院去起诉沈飚,弄得沈飚苦不堪言,哭笑不得,不知如何是好。随着父亲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吵闹得越来越厉害。2018年,他看到申丞养老中心的广告,就吵着要去那里养老。于是,沈飚和哥哥商量后便把父亲送进了申丞养老中心。经专业医生诊断,父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在陪伴父亲的过程中,他逐渐了解了“阿尔茨海默症”。那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不可逆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对该病的形成还存有异议,说法不一,因些也没有任何治疗良药,但是,医学界有一个共识,一致认为陪伴是最有效的预防,也是延缓其发展最有效的办法。据观察,在养老机构的老人大部分都十分渴望着与人交流,需要陪伴。特别是子女在外地工作的老人,平时除了与护理员有几句交流外,往往就是在孤独中度日。于是,他在陪伴父亲的同时,也顺便陪伴其他老人,陪失智老人聊天、散步,给老人喂饭、端水,帮助养老中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那时候沈飚刚从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本该可以享受轻松的二线生活,可是他觉得帮助老人更有意义。于是他心甘情愿地放弃了所有的兴趣爱好,把一切可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并在养老中心家属中发起了“今天你陪伴我父母,明天我关心你爸妈”的倡议。他日复一日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陪伴,很快感动了那些老人的家属,所以很多入住老人的子女积极响应了他的倡议并主动加入,这就是最初的申丞志愿者队伍。也就是现在的喜悦敬老志愿者的雏形。

沈飚为老人喂饭

沈飚和老人们在一起

组建队伍

2019年7月18日,《海门日报》一篇题为“他把认知障碍老人当孩子宠”的报道,沈飚陪伴老人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7月24日,“学习强国”平台转发了该报道,更多的人了解了沈飚的情况。一些爱心人士主动向沈飚捐款帮助老人,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便找到沈飚商议组建一支专为老人服务的公益团队。起名为“喜悦志愿者”,“喜悦”意为与老人同喜同乐。在平安保险工作,坚持多年为老人免费理发的施惠栋、供电服务公司退休的崔建国、还有时任海门中专信息与艺术系的徐亮主任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第一时间加入到陪伴老人的队伍,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最美的公益情怀。特别是海门中专信息与艺术系的学生在徐主任的带领下,100多名学生积极报名参加陪伴老人的各项活动,他们不讲形式、不搞花架子,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日常陪伴,在老人的需要面前各展才华,满足老人所需。如陪老人下棋、打乒乓、唱歌、跳舞,应有尽有。既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又加强了对孩子的德育教学,社会公益教学,更是提高了养老中心入住老人的晚年幸福指数。三年疫情,使热闹的陪伴活动被迫中断,但喜悦志愿者的敬老行动并未因此结束,他们千方百计,自费做核酸检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老人理发、修剪指甲。他们还动员爱心人士,为老人捐赠物品。期间三星科创葡萄园为申丞、芳华护理院捐赠了优质葡萄300斤、杨德平先生向申丞护理院捐赠了保暖内衣40套、还有陆健先生、李华女士各向芳华护理院捐赠了2000元的老人物品。

2023年,为了从数量和质量上更好地关爱、帮助更多的老人,也为了使这一工作更加规范化,施惠栋、崔建国、施沈红三位志愿者作为发起人,在区民政局有关领导的指导下,自动捐出了三万元,注册成立了“海门区喜悦敬老志愿者工作站”,他们把“坚持尊老、敬老、助老的公益属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风尚,信守职业道德,提供诚信服务”作为建站宗旨,把“宣传养老政策及健康知识;关爱、陪伴、服务、照料社会各类有需要的老人”的业务范围,写进了社会团体的章程。为了做好注册工作,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海门街道向民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柳,主动帮助解决了办公场所,并利用业余时间担当起了繁重的注册申报任务,完成了申报过程中许多文字资料的收集、起草、整理以及其他事务工作;江苏瑞开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海门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成佩红女士慷慨解囊,捐款2万元;还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得知成立敬老工作站消息,向筹建人员微信捐款1000元,后因入帐需要,经再三催问,才仅仅获知她的名字叫王春美。目前,“喜悦敬老志愿者工作站”已形成艺术团30人、理发师6人、营养师2人等8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并成立了“功能型党支部”,确保了“工作站”的人员、经费和场所三落实,为顺利开展敬老爱老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经费保证,值得一提的是该组织从开始到现在,除了精神上陪伴老人,满足老人的情感需要外,还能自掏口袋,常常带去老人食品,从物质上关心老人。所有这些,“工作站”从未使用过政府资金,是一个完全自发、志愿的公益组织。

成佩红在陪伴老人

施惠栋为老人理发

真情关爱

“喜悦敬老志愿者”的关爱老人活动,前后六年来,队伍不断扩大,“蝴蝶效应”明显,在这一团队中,出现了很多“姐妹双双”、“夫妻双双”、“母子双双”等成对志愿者。目前该团队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大到申丞护理院、芳华护理院、龙信乐颐荟老年公寓、恒升大健康护理院、区老年服务中心,以及部分乡镇养老院,受服务的老人达到700多人。

“喜悦敬老志愿者”的活动,与很多志愿者活动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注重常态化,除每个节日进院陪伴、服务老人外,坚持真情关爱、日常陪伴。做到每五天活动一次,确保市区五家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每月都能享受一次“喜悦敬老志愿者”的服务。除此之外,还根据需要,组建特殊的日常陪伴队伍。在申丞护理院,有一支以王燕、毛卫平为首的“家属志愿者”队伍,一是坚持每天配合有关工作人员,带动失能老人做运动、开展形式多种的娱乐活动;二是随时配合“工作站”的需要,关心特殊老人。在芳华护理院有一支以黄小平为负责人的4 人日常陪伴队伍,做到每周陪伴老人一至两次,尽量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平安保险工作的施惠栋先生,曾在理发行业工作过,近十年来,他每逢节假日,都会拿起理发工具,穿梭于市区及附近乡镇的养老院,免费为老人理发。他的足迹遍及了申丞护理院、月亮湾社区养老院、沪康护理院、三星养老院、天补养老院、江心沙光荣院等养老场所。常常一个人来不及,就带着有理发特长的同事、朋友一起携手做公益,为老人服务。

喜悦敬老志愿者真情关爱,悉心照顾老人的事迹在有关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老人子女的赞赏和认同。有家住南通崇川的子女,专门联系志愿者,咨询如何照料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有苏州养老机构的领导,专门请教如何组建陪伴志愿者队伍。去年下半年,家住正余镇的盛玉英老太,因年老体弱,逐渐失去自理能力,其女儿小曹忧心仲仲,但苦于远嫁美国,实在是力所不能及,经多方打听,当她获悉海门申丞护理院养老条件好,且有日常志愿者陪伴,便第一时间联系了志愿者,并决定将妈妈送去养老。当天,“工作站”就指派志愿者黄伟华去看望陪伴盛老太,并及时向曹女士转告了她妈妈的身体、生活状况,以及老人内心的牵挂和担忧。几天后当志愿者王燕得知远在美国的女儿牵挂妈妈,却碍于妈妈耳背,无法正常接到电话、视频等信号时,当即主动承担下协助母女沟通的任务,承诺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5点,随时可以协助其母女微信视频,从而解决了母女相互牵挂的难题。曹女士十分感动,春节前夕她通过微信捐赠了800元,并附言:感谢你们对老人的无私奉献!

习总书记曾提示“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习总书记还指出:“人民的幸福生活里面,很重要的是老年人的幸福怎么样!”,由此可知,老年人的工作任重道远。在此笔者呼吁,全社会应该正视社会的老龄化,真心关爱老人,尊重老人。各级政府,要认真研究相关工作,真正将习总书记的有关指示落到实处。

喜悦敬老志愿者在中南社区开展敬老活动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