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国士无双堪重任 临危受命救苍生

2021-01-12 21:54 作者: 齐殿斌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有一位84岁老人的日程是这样的:

2020年1月18日,他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又连忙从广州赶往武汉,买不到机票只能坐在高铁餐车上。

1月19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又从武汉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

1月20日,他参加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忙到深夜。

1月21日,他从北京回到广州,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解读最新情况。

1月24日,也就是除夕当天,他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呼吁大家春节期间注意防护,安全过年。

1月28日,他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回应各种各样的疑问与忧虑,表示相信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能够渡过难关。

1月29日下午,他领衔的广东10位顶级专家为5例分别收治在深圳、广州的重症、危重症病例商讨治疗方案。

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疾控中心召开座谈会,他连夜赶赴北京,在会上根据当前疫情走势提出意见建议。

1月31日晚,在赶往机场的路上,他还在回答记者的提问。在飞机上,他还在研究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

他就是再次“出山”的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钟南山1
钟南山——“抗疫情”义无反顾的勇敢战士,“讲真话”众望所归的学界楷模

关键时刻做出了无悔的选择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前应对“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令钟南山广为人知。

17年前的2003年春天,我国突发非典型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时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站了出来,出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并把他带领的呼研所推向了前台。

在最早发现疫情的广东省,呼吸疾病医学专家们在致病病原不明、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早三合理”救治危重患者的办法,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把这些病人从死亡边缘上拽了回来,获得了当时国际上最高的96.2%的存活率。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就是后来闻名全国乃至国际的钟南山院士。

在危难之际,关键时刻,坚信“人命大于天”的钟南山,做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白衣天使”称号的选择。

从收治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例非典患者开始,其时67岁的钟南山就以非凡的勇气站在战斗的第一线:非典病人送来时,他亲自检查,制定治疗方案;提议把各医院不幸感染倒下的医护人员和最危重的病人送到他的呼研所来……

别人赞扬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钟南山却平静地说:“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真正的压力,来自那几次著名的“发言”。

2003年2月18日,有关权威部门发布消息,“引起广东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基本查清,元凶是衣原体”,建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消息传到钟南山耳里,他用“震惊”形容自己的感受。“权威部门到底有什么依据?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临床的实践都不支持衣原体是非典致病病原体这一结论。我认为非典由一种未知病毒致病的可能性较大。”钟南山选择了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否定了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最终证实,这是一种冠状病毒。

2003年4月,有一种权威声音说,非典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奋战在一线的钟南山深知事实真相:眼下疫情还在蔓延;医护人员的防护还没有到位;病原体还没有找到……在一次记者会上钟南山忍不住脱口而出:“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引得全场一片哗然。后来他补充说:在病原体未明,没有找到对病原处理方法的情况下,不宜用“有效控制”的说法。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钟南山深情地说:“这不是一般的学术讨论,是救命的问题。假如我们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法,我们死的人会更多,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没有什么可选择的,必须按照我们自己看到的事实、我们总结的经验来进行治疗。”

在钟南山等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创下了非典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佳绩。2003年6月,广东省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钟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这一年,他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并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

为自己的国家干才有成就感

非典一役,钟南山誉满华夏。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身为著名呼吸病专家的他,就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名扬南粤大地,199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

钟南山4
钟南山在门诊看片子

“一个人能够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这是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说过的一句话。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广州中央医院(现省人民医院)院长,在广州解放前夕愤怒拒绝了国民党南京卫生署“携医院巨款撤去台湾”的胁迫,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广州。

这位正直博学的学者,早年留美学医,解放后是中山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著名的儿科专家。醉心医学事业的钟老先生,也是一名医德高尚执着事业的医生,即便在上个世纪70年代“靠边站”时,依然痴心不改,著书立说,用自己的工资在家里搞实验。父辈的言传身教,使钟南山得益匪浅,自幼便立下了“为人类创造点东西”的宏愿。

1955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然而,真正当上医生,已是10多年以后。他说,“我当过农民,干过宣传队,当过锅炉工,当过北医校报的编辑,什么都干过。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知道珍惜得到的学习机会。”

1971年,他调回到阔别多年的广州。几经转岗,最后落脚在“慢支防治小组”,一干就是40多年,最终成为呼吸疾病的权威。

“穿了白大褂,当医生却不太合格。”钟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当成结核病咳血的“误诊”事件,“就是这件事使我明白,做医生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好本事,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人。”

1979年至1981年,钟南山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起初,英国的教授告诉他,中国“医生”的身份不被承认,他只能以“观察者”的身份在学校学习。耳闻目睹的现实,使他立志发奋钻研。他用很短的时间就做出了一份人体实验材料,证明导师原来实验的结果有一半是错误的。导师非常惊喜,一把抱住了他,说要推荐他在学术会上作报告。

两年间,钟南山与英国同行合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他的导师把他推荐到全英医学会,表示他在那里干多久都可以,并致信中国驻英使馆:“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从未遇到过一位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的、这样卓有成效的。”

学成之后,钟南山选择了回国,他的信念只有一个:我的事业在中国!3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钟南山说:在国内做研究,困难要多一些,有时国外只要一年时间,国内要3年,但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心里踏实,有成就感。

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

由MERS冠状病毒感染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自2012年以来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严重疫情,2015年又在韩国爆发。

钟南山2
钟南山为汶川大地震伤员做检查

2015年5月28日凌晨,一名韩国患者被送入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这是我国首例输入性MERS疑似病例,而广东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该疑似病例追踪到位。

应急响应随即启动,病人被收入ICU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医院成立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小组及医院感染防控小组。第二天,广东省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专家组成立,钟南山再次担任组长,携国内知名专家到惠州商讨首例MERS患者救治及医院防控计划。由于及时研判和科学应对,MERS疫情并未进一步扩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曾位列中国人群死因前三位。钟南山带领团队于1999年提出对慢阻肺进行早期干预,经过10多年磨砺,第一次从流行病学证实生物燃料可引起慢阻肺,第一次发现两种老药用于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安全有效,相关成果被写进世卫组织编撰的新版慢阻肺全球防治指南。

他还与有关专家一起,首次在国际上证实对早期无症状或仅有极少症状的慢阻肺患者使用单种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增加患者肺功能,并延缓肺功能每年的递减率,为国际上慢阻肺的早诊早治提出新的战略。

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钟南山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评价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2019年9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他又当选“最美奋斗者”。

钟南山早过了退休年龄,但从未停下,已经很多年没休息过了。“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干活。”包括“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病症,钟南山会当作学术研究新挑战,回到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实践医学就是一边实践,一边科研。”钟南山说,“不能只是搞研究,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病人的问题。”

再次临危受命,彰显国士的担当

记者清晰地记得,那是2011年3月7日下午,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在广东代表团驻地北京首都大酒店玉泉厅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集中采访。西装笔挺、精神矍铄、银丝微露、气质儒雅、思维敏捷、笑容可掬……已经75岁的钟南山,给记者的深刻印象是:身体硬朗、气宇轩昂、学识渊博、直面问题,又不失幽默感。2011年5月1日,《中华英才》刊发了对钟南山院士的专访。面对这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实地研判疫情,参加有关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传播专业观点。而此时的他已经白发苍苍。

2020年1月20日晚间,钟南山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接受了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采访,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作出一系列回应。他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肯定的人传人”,存在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提醒公众提高防范意识,如果身体不舒服及时就诊。出门最好佩戴口罩,勤洗手,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钟南山的发言更新了疫情的最新情况,尤其指出“肯定的人传人”,引起了民众警觉。在采访中,他用词谨慎而直接,语气与17年前非典时期并无二致。

“中国现在非常明确地向世界宣告,我们第一步就是公开的、透明的,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态度完全没有任何保留。”在1月21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对外界觉得中国隐瞒病情的说法给予正面回应。他说,武汉对疫情上报抓得很紧,而且特别重视出去的人的检测,发现发烧则禁止离开,这样做能够很有效地控制传播。

钟南山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和毒力都没有SARS强,但目前的病例明确证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够人传人。由于没有特效治疗手段,对病人严格隔离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能避免“超级传播者”出现。

“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戴口罩还是有用的。如果有一些不舒服或者感冒,应该到当地的发热门诊去看病,必要时进行排查。”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专访,朋友圈刷屏。“我有一个学生,他提供了一个信息,他说他听到(武汉)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说到这里这位84岁的老人哽咽了,双唇紧闭,鼻子抽搐了一下,透过眼镜能看到他眼角的泪花。半晌,他接着说: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武汉本来说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钟南山曾说过:“医务人员应该是百姓健康的‘保护神’。怎么做好这个‘保护神’?我概括有三条:一是爱心,二是责任心,三是良心。”

人们信任钟南山、敬重钟南山,正是因为他有医者的大爱之心、有勇于担当的责任心、有学者的风骨与良心,更有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

【 人物简介 】

钟南山,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顾问。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伯明翰大学科学博士、英国皇家内科学会高级会员,首届“港大百周年杰出学者”。曾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2020.02.16 第03-04期)